本报记者 孙奇茹

近来,人形机器人的价格不断下探,商业落地订单接踵而至。在价格与市场的双重突破下,人形机器人正小步快跑奔向规模化应用的“临界点”。当资本的燥热与市场的期待逐渐升温,一个更现实的问题也浮出水面——这些能跑会跳的机器人,究竟何时才能像真正的伙伴一样,在工厂和家庭里稳定可靠地“上班”与“服务”?

加速进化发布的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价格“破冰”

身高与幼儿园小朋友相似,能跑、能跳、能陪玩,价格和一部高端智能手机差不多……你会为这样一台人形机器人买单吗?上周,两家总部位于北京的人形机器人企业接连有了新动向。

松延动力推出售价仅9998元的小布米人形机器人,首次将全功能人形机器人价格拉至万元以内。紧随其后,加速进化发布Booster K1机器人,限时售价2.99万元起。“人形机器人是AI时代最佳载体,希望让人形机器人像个人计算机一样简单可靠实用。”加速进化CEO程昊说。

除松延动力、加速进化外,其他机器人企业也在快速推进。今年7月份,宇树科技推出一款售价3.99万元起的人形机器人Unitree R1,在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从实验室中的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到如今万元上下,人形机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普及阶段。

松延动力创始人、董事长姜哲源表示,人形机器人本质是塑料、铝、铁、铜线、磁铁加芯片等构成,通过核心部件高度自研和提高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以及大量使用复合材料等方式进行成本和毛利控制,完全能够实现价格的下探。“中国在硬件测试上全面碾压全球任何国家,第一个真正让机器人规模化、批量化迈进家庭的国家,一定是中国。”姜哲源说。

大单频现商业化提速

今年以来,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整体交付节奏明显加快,商业化进程不断提速。

10月29日,越疆机器人与高精密制造企业瑞德丰签署具身智能机器人采购合同,瑞德丰向越疆采购包含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协作机器人在内的产品与解决方案,订单总额超8050万元。9月,智平方与半导体显示面板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将在未来三年内部署超10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订单金额达数亿元。

优必选、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星尘智能、原力无限等多家机器人企业相继披露了来自制造业等领域的大额订单。智平方创始人兼CEO郭彦东提出,未来三年机器人行业的竞争将是“真实场景闭环”的竞争,即哪家公司的机器人能在更多真实的商业场景中部署、工作,并源源不断地将作业数据反哺给模型、硬件进行迭代优化,哪家公司就能构筑起他人难以超越的护城河。

在他看来,现在机器人还没到“卷价格”的时候。“现在最重要的应该是让客户觉得好用,而不是便宜。如果大家只关注便宜不关注性能,对研发的伤害很大。”

“进万家”仍需能力攻坚

对普通大众而言,近一年来,看到人形机器人身影最多的地方还是在机器人运动会、足球赛,或是各类展演活动的舞台上、教育科研领域的实验室里。机器人进工厂、进家门,为人们“干活做事”的能力尚未在规模化落地的应用场景中充分展现。

“像人类一样,人形机器人也在从四肢健全走向认知健全,我们不会要求一个3到5岁的小朋友就去工厂里拧螺丝。”程昊以儿童发展过程类比,一个小朋友从出生到3岁、5岁,先发展运动能力,然后慢慢增加认知,而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路径也是如此。

随着一些个头小、定价亲民的准消费级机器人的推出,机器人走进普通人生活的价格屏障有所突破,也开启了新的应用场景。姜哲源说,在技术尚未完全胜任养老护理、家政等复杂工作前,人形机器人可以优先提供情绪价值,陪伴孩童、教孩子学编程学英语,这些都是短期内能快速走进家庭的方向。

机器人何时“进万家”?优必选执行董事邓峰的判断更为谨慎,他认为,机器人在3到5年内还没办法真正地实现家庭服务。他解释,家庭环境意味着大量定制化需求以及更复杂多变的工作任务,当前机器人的能力还难以支持。

在工业场景中,机器人员工从“实习生”到“优秀员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位机器人行业资深从业者坦言,目前在工厂场景中,机器人的工作效率约为人类的30%到40%,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