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姐心语 | 亲密的夫妻关系应敢于麻烦、乐于回应
漫漫婚姻路上,存在这样一种认知偏差:夫妻间经济独立、互不亏欠,才能走得长久。但真正美好的婚姻,总是在相互亏欠与彼此偿还的良好循环里,筑起信任、收获联结,让爱意常新,使关系常青。
小宇和朵朵经济独立,相敬如宾,在外人眼里是神仙眷侣,可在生活中却有些冰冷。朵朵是要强且独立的女性,小宇也觉得在婚姻里不能依赖对方,两人总是努力保持着“不亏欠”的姿态。家务要严格区分,小宇负责客厅和卧室的清洁,朵朵则包揽厨房和卫生间,做完自己的区域就是完成任务。经济上也分得明明白白,工资各自管理,家庭开支平均分摊。有次朵朵买了件很贵的衣服,心里一直过意不去,担心小宇觉得自己乱花钱。接下来的几个月,她多承担了家庭用品的采购费用,想以此还清买衣服多花费的部分,看到小宇接受了这种补偿,却又觉得对方太小气。类似的分割越来越多,感情却越来越淡。双方都觉得对方没有关心和体贴,有的只是计较。所谓的明算账并没有让他们的婚姻更加幸福,反而让彼此的心越来越远。
如果在婚姻中有不敢亏欠的感觉,其实是过度自我保护的表现,财务、情感、责任划分清楚,是怕自己受伤或失去自主权,因而对亲密关系难以感到信任,也许过往经历让他们不敢轻易敞开心扉,走进婚姻时便会本能地保护自己,不敢过多依赖对方。也有人认为依赖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因此宁可自己辛苦,也不肯说一句“帮帮我”。就算在内心渴望亲密,但行为上却不断推开对方,用疏离掩饰对亲密和依赖的恐惧,在他们看来,从未拥有也好于日后失去。更有对纯粹爱情的坚定捍卫者,一旦感觉自己亏欠对方,就觉得爱情变成了交易。这种对人际关系理想化的心态,使他们无法接纳关系中天然存在的不平衡,常见的如夫妻间互相送礼物都要讲究等价,否则就会觉得心里不舒服,这种观念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情感的自然流动,让关系越来越像一场等价交换。
从需求层次理论来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要,而那些在幼年时期未被满足的需求,会固化为一个人的“匮乏性需求”。越是缺失什么,长大后就越会执着地追求什么。当我们看不清自己内心真正的匮乏所在时,便会不自觉地将对爱的期待、对认可的渴望,乃至其他种种需求,都投射到伴侣身上,希望他们能弥补自己过去的遗憾。然而,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内心的匮乏永远无法靠外人来填满,错误的方式只会让自己在情感中迷失,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被爱”。
其实,婚姻中的付出与亏欠,恰是编织共同记忆和故事的丝线。正是有了相互麻烦和帮助这种无法量化的欠与还,才使夫妻间的牵挂更加深入,创造出只属于“我们俩的故事”。婚姻中健康的“亏欠感与回馈”是爱流动的表现,如看到对方车脏了,主动帮他洗干净能让人开心。看到一方陪孩子学习,另一方面准备晚餐,让家里充满爱意和情感的流动。设立舒适区,共同确定亏欠的尺度也很重要。夫妻之间多进行开放式沟通,坦诚表达自己的需要及不愿意做的事情,共同建立默契边界,彼此清晰知道依赖与支持的分寸。这个过程,也是培养亲密关系的高弹性,建立关系的动态平衡,这大大利于关系的健康发展。
在婚姻中既能勇敢地说出“帮帮我”,也能温柔地道出“有我在”,把求助视为邀请对方共同前行的信号,也乐于接受对方的付出,并真诚表达喜悦与感激,在甜蜜的给予和回馈中,找到最美好的亲密关系和最温暖的支持。
甘肃省妇联妇女维权公益热线12338(含法律咨询和心理支持),甘肃省应用心理协会提供专业心理服务。
网友评论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