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6G取得重要突破 关键技术储备已超过300项
导读
以“智联全球,共建6G技术创新生态”为主题的2025年6G发展大会近日在京落幕。大会系统展示了我国6G研发的首阶段成果:已完成第一阶段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并集中发布了涵盖高频通信、星地融合等方向的“十大进展”。
11月13日至14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大会以“智联全球,共建6G技术创新生态”为主题,汇聚了全球6G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6G技术的最新进展、未来趋势以及创新应用。
此次大会设置了多场主题演讲、分论坛以及技术展示环节。在主题演讲中,多位专家深入剖析6G关键技术突破方向,如太赫兹通信、智能超表面等前沿技术。分论坛则围绕6G在工业互联网、智能交通、医疗健康等不同行业的应用展开热烈讨论,众多企业代表分享了各自在6G应用探索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
6G是未来十年全球最重要的新一代综合性数字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其作为新一代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将成为聚合通信、感知、计算、AI、数据、安全等多维能力的“平台”和“基座”。
多位业内权威人士指出,我国在6G关键技术领域已取得显著突破,不仅在多个核心技术上取得重要进展,还在6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创新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消息显示,我国已连续4年组织开展6G技术试验,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在北京6G产业发展分论坛上,北京6G实验室集中发布了“十大进展”,涵盖高频通信、智能超表面、星地融合、通感一体等多个6G核心方向。这可以看作是6G技术第一阶段试验成果的一次系统性展示。
这些技术储备为6G的商用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球6G技术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我国还积极推动6G国际标准化工作,与全球产业界共同探索6G技术发展方向,努力在全球6G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6G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将推动通信行业的变革,更将深刻影响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其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大连接等特性,将为工业互联网、智能交通、医疗健康等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例如,在工业互联网领域,6G技术将实现设备间的无缝连接和实时数据传输,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在智能交通领域,6G技术将支持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智能交互,为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医疗健康领域,6G技术将实现远程医疗、智能诊断等创新应用,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加均衡地分布。
我国的6G技术试验采用"三步走"战略。第一阶段"关键技术试验"已圆满完成,接下来的第二阶段将是面向典型场景的"技术方案试验",第三阶段则是"系统组网试验"。
而此次2025年6G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表明我国的6G发展已从“概念探讨”步入“技术验证与产业生态培育”的新阶段。随着6G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商用进程的加速推进,一个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网友评论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