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杨让晨 张家振 上海报道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在被称为“四叶草”的展馆内部,低空经济展区规模再扩大,多家企业携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真机亮相,成为全场焦点。

这一盛况的背后是清晰的政策信号。日前,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包括低空经济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政策引领正加速转化为市场实绩:本届进博会上,沃兰特航空与多家租赁商、运营商、供应商签约,签约金额达到23.75亿元;时的科技既达成合作签约,又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闵行区政府签署协议,将科技总部及制造基地落地上海;天翎科首次展出全球首款全尺寸倾转涵道翼eVTOL;御风未来则将eVTOL候机楼搬至进博会现场,让观众体验乘坐eVTOL。

企业层面的踊跃布局,是低空经济蓬勃生机的最直观注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10月下旬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表示,《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这将催生出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

密集签单彰显市场热度

本届进博会成为eVTOL企业签约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经营报》记者现场采访了解到,沃兰特航空在本届进博会收获95架订单、签约金额达23.75亿元,同时拿下高等级商用客运eVTOL第四个商业确认订单并再获订金数千万元,还与北京亦庄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北京神州汽车租赁有限公司、迪拜IC Leasing、中国飞龙通航、山西成功通航、欧洲DC Aviation、西百克科技等多家企业分别签署多项合作协议。

另一家eVTOL企业时的科技则与中航机载、华模科技进行战略合作签约,并与航空工业计算所进行E20 eVTOL航电与飞控系统交付。同时,时的科技还与工银金租签署了100架E20采购协议。

据悉,本次成功交付的航电与飞控系统是时的科技与航空工业计算所深度合作的创新成果。时的科技创始人兼CEO黄雍威表示,航电与飞控系统是E20 eVTOL的核心大脑,“此次与航空工业计算所的协同交付,是时的科技在关键技术国产化进程中的又一重大成果。公司将以此为起点,持续加速E20产品的适航认证与商业化部署,推动中国eVTOL产业具备更高安全标准与更强国际竞争力”。

御风未来在11月6日同样斩获大订单。记者注意到,中国银行(601988.SH)旗下中银金租、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与御风未来达成战略合作。其中,中银金租拟向御风未来采购100架M1载人飞行器。

与此同时,eVTOL也受到国际投资者的密切关注。沙特低空出行与无人机服务商Aerial Solutions与御风未来签署100架M1载货飞行器意向采购协议,未来将聚焦中东低空货运、海上能源运输等关键应用场景的落地。

除了密集签单外,还有企业在进博会上带来产品的“首发首秀”。另一家eVTOL企业天翎科联合英国飞机租赁公司EFI Aviation,携全球第一架全尺寸倾转涵道翼eVTOL亮相进博会。

据了解,INFLYNC L600为本届进博会“首发首秀”产品,是一架能够实现大规模多样化场景应用的空中专车,最大航程达600公里,巡航速度360公里/小时,可搭载1名驾驶员与5名乘客,支持单次充电多次起降,以高铁票价的成本,为用户提供商务车般的乘坐体验与直升机级的出行效率。

蓝海市场或达万亿元

eVTOL企业在进博会期间密集签单的背后是低空经济赛道所蕴含的万亿元市场潜力。中信建投相关研报分析认为,未来中国低空经济市场存在万亿元蓝海,2025年将成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年份,并有望成为eVTOL商业化运营的元年。

《建议》提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一体推进创新设施建设、技术研究开发、产品迭代升级,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完善产业生态,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记者注意到,早在去年,中央空管委宣布将在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等六个城市开展低空经济试点。

潜力巨大的市场不仅吸引众多企业跨界入局,也备受投资人青睐。

日前,上汽集团旗下上汽创投就参与了沃兰特航空的B轮融资。上汽创投方面表示,沃兰特航空团队扎实的航空产业背景,较强的技术研发与工程化能力是公司看重的核心优势。“移动出行是汽车产业的重要业态之一,eVTOL产业作为国家‘十五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增长点,与移动出行领域高度协同,未来有望进一步丰富车企在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方面的布局。”

此外,低空经济产业链长,主机厂作为纽带,将链接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一架eVTOL零部件数量可能有两万个,即便每家供应商供应10个零部件,也需要约2000家供应商参与。”一位eVTOL企业人士告诉记者,除了供应商外还有运营商,主机厂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壮大。

商业化运营尚需时日

尽管低空经济赛道前景广阔,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行业发展不宜急于求成,“冲刺式”推进可能损害长期发展。

沃兰特航空联合创始人黄小飞对记者分析,中国的低空经济融入了出行、制造业等多方面概念,万亿元低空经济市场的目标令人振奋,“通过5年时间将目前包括无人机在内的低空经济市场变成万亿元市场,还有很大增长空间。主机厂应当加快研发,而行业下游也应尽快制定行业标准”。

时的科技创始合伙人兼首席市场官蒋俊对记者表示,希望产业能够做出更多成绩和成果,服务民生。一位eVTOL行业相关人士也对记者称,低空经济赛道市场广阔,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共同推动行业发展,共享市场红利。

eVTOL的发展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进步。“构建低空经济产业链是一个系统工程,航空行业面临比较长的实验过程,产品也拥有比较长的使用寿命,主机厂与供应链之间是相生相伴的关系。”沃兰特航空CEO董明告诉记者,国产大飞机的成功和国内制造业的发展,为国内eVTOL提供了良好基础,这使得主机厂有望借助发展低空经济的契机携手供应商共同成长,互相支持,完善产业链生态。

御风未来CEO谢陵告诉记者,此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模式已经为eVTOL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公司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推进eVTOL的研发及生产”。

然而,在技术进步与意向订单不断落地的背景下,eVTOL如何实现商业化落地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记者注意到,尽管市场空间巨大,但目前多家企业将实现商业化时间表设定在2027年及以后,当前多家企业仍处于适航取证阶段。

此外,eVTOL的安全性仍然是目前行业及公众担忧的问题。黄小飞告诉记者,eVTOL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保持理性,不能因为投资人和客户涌入而盲目进行载人试飞。“冲刺式的发展容易引发安全问题,进而给整个行业带来风险。飞行应当合法合规,未经民航局批准、缺乏体系支撑的载人飞行将带来风险,对行业而言无异于拔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