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关注 | 潮涌黄浦江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进博会有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超过43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和企业总数均创历史新高。图为观众在第八届进博会国家展中国馆参观。 新华社记者 陈浩明 摄
潮涌黄浦江,世界看东方。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日开幕以来,持续吸引全球目光,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谋发展凝聚起广泛共识。
举办进博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前七届进博会已累计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约3000项,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累计吸引境外参展商2.3万家次。“进博热”的背后,是各方对深耕中国市场的热切期盼,是对中国经济韧性与潜力的坚定信心。
这是世界观察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窗口。本届进博会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后中国举办的首场重大经济外交活动。办好本届进博会,是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是进一步扩大经贸“朋友圈”的重要举措。
打造开放名片:从“头回客”到“回头客”,新朋老友齐赴约
11月7日下午,进博会各展馆人头攒动。在农食产品展区,一座精心打造的“热带雨林”景观格外引人注目。这是连续八年参展的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为本届进博会特别设计的互动体验区。在充满热带风情的茅草屋等元素装点下,以“森林寻宝”为主线的一系列小游戏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打卡体验。
现场工作人员张笑介绍,上好佳此次带来的不仅有“热带雨林”,还有最新推出的田园薯片多巴胺果味系列产品。“通过连续性低温油炸工艺,我们不仅把产品以更薄、更脆的状态呈现给广大消费者。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工艺,可以彻底解决高温油炸下丙烯酰胺的生成。”张笑告诉记者。
在上好佳(中国)总裁施学理看来,进博会是推动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的开放舞台,也是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的重要平台。“我们将努力把中国先进的技术和成果带到其他市场去,帮助和带动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施学理表示。
开放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进博会的持续举办,再次印证了开放合作是人心所向的历史潮流。本届进博会共有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规模再创新高,这其中既有多次参展的“回头客”,也有首次亮相的“新面孔”。
在距离上好佳展台不远处,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零食品牌GEMEZ,携带其招牌产品“小鸡干脆面”首次亮相进博。现场工作人员许琴敏告诉记者,为了做好首展,他们特别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专属折扣,以回馈消费者的支持和喜爱。
“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国市场的巨大影响力,进博会让我们更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喜好与需求。”许琴敏说,希望借助进博会的平台,持续引进和开发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产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深化与本土伙伴的合作。
开放则相通,相通则共进。“新时代,共享未来”,这句历届进博会沿用的主题,道出了参展各方的共同期待,也揭示了进博会的共赢之道——中国以开放之门成就世界,世界以互利合作选择中国。
共享创新成果: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升级,勾勒未来生活图景
从诞生之日起,进博会就因开放禀赋为世界瞩目。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进博会之所以“越办越好”,除了始终保持开放密码,另一个关键原因在于,“首发、首秀、首展”不断,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迭出。
本届进博会上,美国陶氏公司不仅推出了覆盖高端智能制造、新能源、智能驾驶等10项全球首发科技产品,更首次设立了新质生产力展区,集中展示公司以材料科技赋能人工智能、大数据、交通运输等产业的最新成果。
“通过进博会,陶氏能够更好地将全球经验与技术专长对接充满活力的中国市场。”陶氏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黄映雪表示,当前中国正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速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公司很高兴能够参与这一进程,为客户提供高性能、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经济和社会进步成果。
既是全球新品首发地,更是前沿技术“首秀场”。在欧姆龙展台,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针对工厂多品种混流生产振动问题的首发解决方案——基于独有的自动抑振算法,可根据搬运曲线自动生成最优控制参数,适应不同工件重量,实现高速且平稳的物料搬运。
欧姆龙株式会社执行董事、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徐坚认为,进博会不仅是全球共享中国开放红利的重要窗口,更是推动产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我们将持续深化本土创新与生态合作,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解决方案,助力产业升级、能源转型和全民健康,与中国发展同频共振。”徐坚说。
行走在展馆之中,创新体现在方方面面:在展区设置上,涵盖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汽车及智慧出行、技术装备等六大展区和创新孵化专区;在展示内容上,既有行业龙头企业持续参与,也有诸多细分领域领军企业携新品首次参展;在展会服务上,智慧导航系统实现展馆内外无缝衔接,AI数字服务管家提供多语种实时咨询服务,为展客商带来更加精准高效的体验。
据统计,本届进博会共展示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其中有近一半是全球首发。从工业装备到消费电子,从医疗器械到日常用品,创新的火花在各个领域绽放,共同勾勒出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
促进共同发展:从展品到商品,溢出效应看得见摸得着
已到闭馆时间,技术装备展区的立邦展位上,吴雅琳和同事仍在复盘一天的工作。作为立邦中国集团品牌公关中心副总裁,吴雅琳自本届进博会开幕以来,每天都处于忙碌之中。
“越忙越有成就感,一分钟都不想浪费。”吴雅琳说,进博会是合作共赢的舞台,立邦去年首次参展便吃到了红利,现场完成十多场签约,其中与上海浦东新区的6家企业达成了千万金额的合作意向,“这种溢出效应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推动创新产品从展台走向市场,同样是进博会带给参展企业的红利。吴雅琳介绍,立邦在第七届进博会上“全球首发”的一款光催化涂料,今年已在广州工厂启动产线建设,为明年规模化市场应用做好准备。
进博会是世界经济通向中国经济的入海口,也是中国联结世界的重要桥梁。连续八年举办进博会,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生动实践。对于参展企业而言,中国意味着市场和机遇,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
“中国市场不仅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更是引领未来创意生态与品质生活的核心力量。”索尼中国总裁吉田武司说,在过去的两三年里,索尼在进博会上展示出的技术实力得到广泛认可,期待继续在进博会上与大家深化交流、共谱未来。
从事特种材料生产的德国肖特集团已连续八年参加进博会。从第三届进博会开始,一款源于中国市场需求、由中德两国专家合作研发的超薄柔性玻璃,逐渐成为肖特展台的明星展品,并已运用到部分国产手机上。
“得益于进博会的溢出效应,肖特的产品正从消费市场走向前沿领域的高端应用。在中国,进博会已成为肖特在集团层面参加的最重要展会。”肖特中国区总经理陈巍介绍。
依托数字技术呈现的《金陵图》徐徐展开,机器人、汽车部件等精密制造产品环绕两侧,“苏超”南京队球衣与“德甲”斯图加特队服并列展台中心位置……国家馆内,以“双城匠心·共赢未来”为主题的南京与斯图加特友好合作城市30周年联展吸引了记者关注。
今年是南京与斯图加特建立友好城市关系30周年。国家馆首次设立中外友好城市展区,全面展示两地合作的丰硕成果。
“南京与斯图加特30年的合作实践,充分证明了基于互利共赢的中德城市合作具有持久生命力。我们通过南京和斯图加特城市企业联合参展的方式,回顾了双方30年来从产业协同到科技创新、从城市形象到人文交流的一系列成果。”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借助此次进博会,相信两地将持续加深合作,开启未来新征程。”(本报记者 陈昊 瞿芃 自上海报道)
声音
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开放的营商环境、利好的政策、充沛的人才与资源,以及发达的供应链体系。这一独特的优势组合,使中国成为理想的商业目的地。作为蔡司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的重要性还在不断加强。
(蔡司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费铭远)
我们的材料可能是医疗器械展区中某台机器的光学部件,可能是技术装备展区中某款芯片的原材料之一,也可能是消费电子展区某台设备中的人脸识别传感器……这也印证了进博会是一场开放、多元、不断进化的全球性盛会。
(肖特集团副总裁、肖特全球市场与传播负责人 罗杰)
这次来进博会,其实是为西班牙的华侨亲友打前站的。我会提醒他们尽早报名第九届进博会,争取明年成为优质的西班牙橄榄油和葡萄酒的参展方。
(浙江温州专业观众 王觉)
我是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人,退休前在社区工作。进博会在我们家门口举办,我们不用出国就能看世界、逛全球,大家都很高兴,也为担任志愿者而自豪。
(城市文明志愿者 吴雪妹)
网友评论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