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埔火灾,为什么“不寻常”?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在香港中环工作的李意,昨夜几乎无眠。
11月27日上午9时左右,距离起火已过去十余个小时,他仍能看到最初起火的那栋楼宇,有几间房间的窗口不时蹿出火苗。浓重的烟雾持续不断升腾,将天空染成灰蒙蒙一片。而周边此前过火的建筑,明火已基本被控制,唯有受灾最严重的中心区域,仍有零星火点在燃烧。
从大埔墟地铁站走出,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燃烧气味,即使戴着口罩,浓烟仍无孔不入,李意还看到,沿途散落着大量黑色的燃烧残留物。
11月26日下午2时51分,正处于维修阶段、铺满竹制脚手架的香港大埔宏福苑发生火警。下午6时22分,火警等级飙升至五级。香港特区政府消防处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宏福苑4座大厦大致救熄,其余3座大厦火势大致得到控制,火灾导致55人遇难,包括一名消防员殉职。
香港特区政府消防处副处长陈庆勇表示,据初步判断,多处杂物及竹棚在火情中被点燃,并受风势影响飘散到附近大厦,最终火势蔓延至8幢大厦中的7幢。
“如果整栋楼全部铺满竹制脚手架,风险是非常大的。火直接沿着竹子往上蔓延,根本没有阻隔,可能就是一两分钟的事,来不及做任何反应。”香港理工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副教授黄鑫炎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这种“易燃外衣”一旦被点燃,会让整栋大楼瞬间陷入火海。
除了燃料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禹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此次火灾是一场典型的高层建筑“立体交互火蔓延”。“强风作用改变了火焰形态,增强了对流和辐射传热强度,造成火势在建筑内部及建筑之间快速蔓延。与此同时,产生的‘飞火’也有可能随风飘散,点燃远端可燃材料。”王禹分析称,火势在蔓延过程中容易造成玻璃等脆弱构件热破裂行为,形成“内攻外、外攻内”的三维燃烧,加之城市高密度环境,最终击穿了楼宇间的物理防线。
正在救火的香港大埔宏福苑。图/受访者提供
“飞火”
11月26日晚11时半左右,住在距离宏福苑火灾现场约六七百米处的梅青时,还在现场关注着火势。
火势相较最初已有所减弱,但火焰依然清晰可见。浓黑的烟柱向上翻涌,天空被染成一片灰黑。空气中有“和清明节烧纸一样的味道,很刺鼻,很冲”。道路狭窄,救援车辆排成了长龙。“起码有四五十辆车。”梅青时说。
李意也注意到了大量消防车,他看到,最远的支援车辆来自港珠澳大桥消防站。一队队员满脸疲惫地从火场撤出,另一队则立即整装完毕,接替进入。
此次火灾救援面临巨大挑战。香港特区政府消防处副处长陈庆勇此前曾表示,火势蔓延速度快,且不断有棚架等杂物坠下。楼宇内部温度非常高,消防员进入大楼灭火时遇到高温,部分楼层难以到达,消防动用7部钢梯车在外围射水降温。
公开信息显示,此次起火的宏福苑群楼于1983年建成,至今楼龄逾40年,全苑共8座,每座31层,共1984个单位(户),单户面积约44平方米。
“香港有独特的高密度建筑环境。”王禹认为,对比近几年发生的大城市火灾,如11·15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大火和6·14伦敦公寓楼火灾,其伤亡惨重的原因主要是外墙保温材料导致的垂直蔓延,而香港此次火灾之所以严重,原因之一是建筑间距较小,使得建筑群火蔓延。
对于火势的跨楼宇传播,王禹认为是由多因素耦合传热机制造成。“强风不仅增强了热对流和热辐射,还携带飞火。多种传导机制叠加,极易导致火势迅速突破建筑的防火间距,形成大规模火灾。”王禹指出,因为火势在建筑上已形成立体蔓延,又伴随着竹制脚手架、外墙塑料等施工材料剧烈燃烧或者滴落现象,这种火灾极难扑灭。
通常情况下,“飞火”属于森林火灾研究的范畴,但在楼间距极近的高密度“城市森林”中,这种因素被复刻。
“警方觉得不寻常”
大埔宏福苑业主立案法团文件显示,屋苑于2024年7月进行大维修,至今已动工超过一年,承办商为宏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原预计于2026年3月至6月分批拆除棚架。
舆论关注到了竹制脚手架问题。“如果整栋楼全部铺满竹制脚手架,风险是非常大的。火直接沿着竹子往上蔓延,根本没有阻隔。”黄鑫炎说。
2021年,住房城乡建设部曾发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危及生产安全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淘汰目录(第一批)》,目录共淘汰22项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其中,竹(木)脚手架被禁止。
另外,目前各方也在关注棚架的保护网材料,棚网的防火性能对火灾的控制至关重要。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处的《竹棚架工作安全守则》及屋宇署《竹棚架设计及搭建指引》规定,棚架的保护网必须由阻燃物料组成。今年3月及4月,屋宇署分别发出通告及修订《竹棚架设计及搭建指引》,再次强调棚网的阻燃要求。
不过,在分析此次火灾成因时,港九搭棚同敬工会理事长何炳德对媒体表示,一副阻燃网价值90元,无阻燃功能的普通网仅50多元,而且阻燃网不耐用,要经常更换,成本高昂,普通网则能重复使用。他建议此次特区政府有关部门就保护网物料是否合乎防火规定进行调查。
香港警方表示,发现建筑物外墙有保护网、防水帆布、塑料布,疑未符合防火标准,另有一座未波及的大厦每层电梯大堂窗外都有发泡胶包封,易燃且可能加速火势蔓延,不排除发泡胶是迅速蔓延的原因。
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介绍,经过初步调查,发现有关大厦的外墙物料着火后的蔓延程度,较一些合规格物料远远猛烈和蔓延得快,警方觉得不寻常;此外未受波及的屋苑大厦玻璃窗贴着一些发泡胶板,也不寻常。
“建筑外墙不能放任何可燃的材料,即使是阻燃材料,也不能代表不可燃。十年、二十年之后,大量的高层建筑需要搭脚手架进行翻新。即使我们使用了金属脚手架,在面对可燃的外墙保温材料时,依然会有类似的火灾风险,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新的翻新策略。”黄鑫炎强调,比如逐层翻新,或者限制翻新建筑的相邻距离。
王禹也表示:“要把短板补上,预防的前提是基于火灾调查结果,找出高层建筑火灾快速蔓延的科学机制,然而这些都需要时间。”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将此次事件定性为“重大灾难”,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表示不排除刑事可能,警方以涉嫌“误杀”拘捕了负责大厦维修工程的3名负责人,包括2名董事及1名工程顾问。
(文中李意、梅青时为化名)
记者:李沁桦
实习生:倪纷纷
网友评论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