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雯

有人说:“爱情最可怕的,不是失去,而是明知不该留,还舍不得走。”

看《再见爱人4》时,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气李施嬅?

车崇健那样的男人,冷漠、控制、情绪化,可她依旧一遍遍地试着靠近,一次次地为他找理由。

她哭,他冷眼旁观;她解释,他冷嘲热讽;她想和好,他一脸厌烦。

可她还是不走。

哪怕被情绪折磨到极限,仍然要留在这段关系里。

有人骂她“犯贱”,但从心理学角度看,这其实是一种虐待性依恋

这种依恋,不是爱,而是痛的习惯。

一、虐待性依恋:痛久了,就成了“安全感”

心理学上有个残酷的现象:当一个人被反复地“虐待—安抚—再虐待”时,大脑会误把这种情绪过山车,当作“爱”。

这就是“虐待性依恋”。

一开始,施嬅感受到崇健的温柔与照顾——那时他愿意听她倾诉、会替她出头、也能制造惊喜。她以为自己遇到了可以依靠的港湾。

可是很快,这个港湾变成了牢笼。

崇健开始以“玩笑”的方式贬低她,动不动就情绪失控,用沉默惩罚她。

但又在她崩溃边缘时,突然回头抱她、哄她、给她一句温柔的“你别哭”。

就是这偶尔的温柔,让李施嬅彻底上瘾。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

如果老鼠每次按下按钮都能得到食物,它会慢慢失去兴趣;但如果有时有食物、有时没有,它会疯狂地去按——直到精疲力竭。

这叫“间歇性强化”。

在人际关系里,它最能制造上瘾。

李施嬅就陷进了这样的模式:崇健一冷一热、一退一进,让她永远找不到关系的“稳定点”。

于是,她越被伤害,越想证明自己能让他改变。

她越得不到,越觉得那一丁点的温柔“太珍贵”。

这种扭曲的感受,让人陷入一个深井——痛成了爱的证据。

二、“我不是离不开你,我是离不开被你需要的感觉”

心理学上还有一个词,叫创伤性共依存

这种关系里,受虐者往往有个深层心理逻辑:“我之所以还在忍,一定是因为我能救他。”

李施嬅就是这样。

崇健每次爆发、冷暴力,她都在反思:“是不是我又惹他不开心了?”她不是在逃离,而是在用自责维系关系

这其实是很多女性的心理陷阱——

在原生家庭中,长期被动适应父母的情绪,学会了用“讨好”和“忍耐”换取安全感。

所以,她们成年后,遇到情绪不稳定的伴侣,会本能地想修复、想理解、想拯救

可问题是:在一段权力不对等的关系里,你越懂事,对方越不珍惜。

因为“懂事”成了他情绪发泄的缓冲区。他知道你不会走,于是更加肆无忌惮地糟蹋。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说过一句话:

“爱不是忍受屈辱的勇气,而是自我完整的选择。”

李施嬅不是不懂,她太懂了。只是她的“懂”,全用来理解别人了,从没用来保护自己。

她以为那是温柔,其实那是自我损耗。

三、被虐待的灵魂,为什么还会忠诚?

人类大脑在应激状态下,会分泌一种激素——皮质醇

它让人处于“战或逃”的紧张模式。

但如果长期处在这种高压中,大脑会产生一种错觉:“既然我还活着,那这个人、这段关系就是安全的。”

这就是所谓的“虐待带来的忠诚”。

李施嬅对崇健的“留恋”,不是出于理性,而是身体记忆,那种熟悉的痛,让她反而有安全感。

就像很多人明明知道一段感情早该结束,却仍然会在深夜点开对方的头像。

不是因为还爱,而是因为害怕空白。

当一个人长期被控制、被贬低、被情绪绑架时,内心会逐渐被对方“重塑”:

你开始相信自己不够好。

你开始害怕失去他。

你甚至觉得,没有他,你什么都不是。

这不是爱,而是心理囚禁。正如精神分析大师弗洛姆所说:

“有些关系,看似是爱的纽带,实则是恐惧与依赖的锁链。”

四、真正的觉醒,是从“不再解释”开始

李施嬅的可怜,不在于她爱错人,而在于她还在用爱,掩盖恐惧。

她在节目中说:“他也不是坏人,他只是表达得笨拙。”

可是一个成年人,如果长期让你痛苦,他不是笨拙——他只是自私。

心理学上,治愈“创伤性依恋”的第一步:

识别控制的本质:那不是爱,而是情绪支配。

第二步是,从“我做错了什么”切换到“他为什么这样做”

当你把焦点从自责转向观察,你就从受害者变成了观察者。

而观察者,是理性的,是有力量的。

第三步,是允许自己愤怒。

愤怒不是罪,是边界的重建。

当你开始允许自己不再委屈、不再解释、不再取悦,你就重新拿回了“掌控权”。

五、她为什么难以彻底离开?

因为每一次放手,都会让她失去“过去的自己”。

她不是不舍得车崇健,她是不舍得那个——曾经为爱卑微、为理解他而燃尽自己的自己。

这是所有受虐型关系的悲剧。

离开一个糟糕的伴侣,比失恋更难。

因为那意味着:你要承认那几年、那段投入、那些眼泪,真的都白费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沉没成本”陷阱。我们越是为某件事投入,就越不舍放弃。

哪怕明知它错。

可事实是:真正的成长,不是要你“赢回”一个人,而是敢于承认——“我曾经被爱绑架过,但现在我清醒了。”

六、爱不是疗伤,是自愈

心理学上说,健康的爱有两个特征:自由和安全。它不会让你害怕说话,也不会让你怀疑自己。

如果一段关系让你每天都在小心翼翼地揣摩、反复检讨自己,那不是爱,是折磨。

所以,女人这一生最重要的课题,不是“如何留住一个人”,而是“如何在不被爱时,也能留住自己”。

李施嬅或许还要经历很多次崩溃,才会真正醒悟:那个她用尽全力想拯救的人,其实从来不值得。

而她要拯救的,是那个一次次被冷落后,还想要去证明“我值得被爱”的自己。

七、梅娘说:

爱不该是监牢。

它应该是两个人的成长,而不是一个人的耗尽。

如果有人让你在爱里变得越来越小,那就算了吧。

人到某个年纪,就要明白:有些温柔是假象,有些依恋是毒药。

再心软的人,也要学会,拔掉自己的钉子。

你不是离不开他,你只是还没学会爱自己。

等哪天你真的懂了“我值得被爱”,你就会轻轻地转身,走出那座牢笼,然后在阳光下,重新成为那个有光的自己。

发布于: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