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考虑建造核潜艇,风险有多大?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自从美国批准韩国建造核潜艇之后,日本也按捺不住对于核潜艇的贪念。《日本时报》10日称,日本政府官员们开始讨论拥有核潜艇的事宜,“这些先进潜艇能秘密进行长时间的军事行动,这将有助于加强针对中国的威慑”。但即便是日本媒体也普遍认为,日本想要获得核潜艇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和风险。
报道称,日本自民党和维新会在10月达成的联合政府协议中,就包括了促进日本拥有以“下一代能源”为动力、配备远程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潜艇等相关内容。日本《朝日新闻》称,在今年9月的一份报告中,负责加强日本防卫能力的防卫省专家小组建议,海上自卫队应该研究以核反应堆为动力、配备垂直发射系统的新型潜艇,实际就是指核潜艇。“这标志着日本官方政府咨询机构首次公开支持这一想法”。在10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在被问及日本装备核潜艇的可能性时,他表示“不排除任何选择”。
10月底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已经批准韩国建造核潜艇”的消息极大刺激了日本政府。《朝日新闻》称,当前在东亚地区,不但中国已经拥有多艘核潜艇,如今韩国也在建造核潜艇方面“获得美国批准”。小泉进次郎近日在电视上公开表示,“日本周围的环境如此严峻,我们必须讨论未来潜艇到底是采用常规柴电动力还是使用核动力”。报道认为,小泉的最新声明表明,韩国获批建造核潜艇,让日本引进核潜艇的争论“火上浇油”。
据介绍,通常意义上的核潜艇是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的大型潜艇,主要包括配备常规武器的攻击核潜艇和携带潜射核弹道导弹的战略核潜艇。即便是不配备核武器的攻击核潜艇,它与传统动力潜艇相比,也具有显著的作战优势,包括极大延长的水下部署时间和更高的水下航速,这些提升了潜艇的机动性。
《日本时报》介绍称,海上自卫队目前拥有22艘常规动力潜艇,它们需要定期浮出水面,吸进空气驱动柴油发动机给电池充电。而核潜艇能长时间保持水下航行。另一方面,日本考虑为新一代潜艇配备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后者需要额外占用艇内空间,因此只能装在吨位足够大、机动性好的潜艇上。水下速度对于避开对手反击很重要,因为潜艇的位置很可能在发射导弹后被敌人发现,需要尽快机动转移,摆脱对手的追踪。同时更大的吨位意味着潜艇受到的水下阻力也更大,因此也需要更强劲的动力驱动,这些都成为日本考虑为新一代潜艇配备核动力的理由。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此前分析称,日本现役潜艇虽然采用常规动力,但已经具备核潜艇的部分特征。海上自卫队现役的“苍龙”级和“大鲸”级潜艇水下排水量都超过4000吨,远超其他国家的常规潜艇,甚至与法国“红宝石”级攻击核潜艇的吨位相当。这也意味着日本具备核潜艇级别的大吨位潜艇建造能力。其次,“苍龙”级后期型和“大鲸”级采用大容量的锂电池,它的能量密度和输出功率远超传统铅酸电池,可以让潜艇在短时间达到类似核潜艇的高航速,并大幅减少了浮出水面的需求,从而提高了安全性。此外,日本在先进耐压壳钢材、静音技术和声呐系统方面的技术积累,也为建造核潜艇提供了基础。
日本在建造潜艇方面的最大技术障碍在于艇用核反应堆。报道称,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曾建造过“陆奥”号核动力货船,它采用民用核反应堆技术,但刚服役就因为核泄漏事故而被封存,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重新启动并完成首次全球试航,随后日本拆除了该船的核反应堆。此事也证明日本在舰用核反应堆方面技术积累薄弱。同时潜艇使用的军用核反应堆对于整体紧凑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远比陆地核电站或核动力水面舰艇的要求高得多,何况还需要将核反应堆、蒸汽轮机、传动轴系统集成到狭窄的艇体内部,并解决散热、辐射屏蔽、噪音控制等问题,为此需要建造陆上模式堆进行长时间的测试,日本没有公开进行过此类项目。因此日本想要发展核潜艇,目前还面临很多技术方面的挑战。
除了核反应堆方面的技术问题外,《日本时报》也提到,日本想要装备核潜艇,在建造和维护成本以及法律方面也面临广泛挑战。报道称,按照“轮番战备、维护和训练”的要求,至少需要3艘核潜艇才能保证“始终有1艘核潜艇能够出动”,但3艘核潜艇的建造和维护费用巨大。除了核潜艇本身的高昂研制成本之外,海上自卫队还需要建造专门的配套核设施来进行日常维护以及处理可能的辐射泄漏。“因此引入核潜艇需要对海上自卫队的结构进行全面调整,当前海上自卫队正在为人员严重短缺而苦苦挣扎。”
此外,日本政府还需要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当前的日本法律规定只能和平利用核电。劝说核潜艇基地附近的当地居民也需要花费额外的代价。
因此有防卫省官员表示,“长期以来,引进核潜艇一直是自卫队的禁忌话题,没有得到适当的讨论”,“这取决于日本政客们是否准备好做出决定”。另一名防卫省官员表示,“如果只是为了监视和威慑周边国家,有能力保护日本周边地区就足够了,所以我想知道装备核潜艇是否真的有必要”。(陈山)
网友评论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