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分类:查字典 / 笔画查询 / 词语大全 / 词语组词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化民成俗,化民成俗的意思|化民成俗的读音

《 化民成俗 》,化民成俗的意思|化民成俗的读音


《化民成俗》,化民成俗的意思|化民成俗的读音


【 huà mín chéng sú 】  H开头的词语


拼音: huà mín chéng sú

注音: ㄏㄨㄚˋ ㄇ一ㄣˊ ㄔㄥˊ ㄙㄨˊ

词性: 成语


《化民成俗》的意思

词语解释: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好工具.)风尚。

引证解释:

⒈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引《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宋曾巩《劝学诏》:“夫心无蔽,故施之於己则身治而家齐,推之於人则官脩而政举,其流及远,则化民成俗,常必繇之。”
清曾国藩《复刘霞仙中丞书》:“前哲化民成俗之道,礼乐并重。”
孙中山《兴中会章程》:“切实讲求富国强兵之学,化民成俗之经。”

成语解释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孙中山《兴中会章程》:“切实讲求富国强兵之学,化民成俗之经。”

化民成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化民成俗

化民成俗”,读音[huà mín chéng sú],释义是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这一成语出自于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礼记·学记》中的一句话,原文为:“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不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化民成俗的意思即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化民成俗》的造句

要尽量消除研究生的防范意识和抵制意识,让其在自然状态下接受教育,以达到“化民成俗”的目的。

还每隔三天,由教师带他们到市街去一次,观摩风土人情,以起到“化民成俗”的作用。

大学的精神在于发扬人性之善,培养健全人格,修己立人,推己及人,化民成俗,改良社会风气。

而设教兴学是化民成俗、巩固国家的百年大计,必须以养民为先,养之而后教之。

在百年师大赋中,赫然在目的一句话是——“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温故知新,可以为师。

官学作为化民成俗、长育人才之地,在两宋学校教育发展史上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知类通达”,“强立不反”二语,可以为“明明德”之注脚;化民成俗,近悦远怀三语可以为“新民”之注脚。

学校教育是国家培养人才、化民成俗的重要手段,是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化民成俗》的字义分解

读音:huà,huā[ huà ]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化。分化。僵化。教(jiào )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

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化缘。化斋。

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化。绿化。

4. 习俗,风气:有伤风化。

5. 特指“化学”:化工。化纤。化肥。

读音:mín

民mín(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2)(名)某族的人:藏~|回~。(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4)(名)民间:~歌|~谣。(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

读音:chéng[ chéng ]

1.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2.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3.变为::长成。变成。

4.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

5.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

6.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lěi )月。

7.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8.十分之一:增产三成。

9.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

10.姓。

读音:sú

俗sú(1)(名)风俗:世~|习~。(2)(形)大众的;广泛流传的:~话|~曲。(3)(形)庸俗:粗~|脱~。(4)(名)指没出家的人:还~。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化民成俗的H,您还可以浏览 查字典 / 笔画查询 / 词语大全 / 词语组词 /

查字典



笔画查询



词语大全



A



查字典     蜀ICP备2022020292号-5    www.carpriver.net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