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运会的赛场,一名媒体记者很容易“感知”到全红婵是否在附近出现——当身旁的同行突然掏出手机,集体朝着一个方向拍摄,说明那里有全红婵的身影。

这样的“神秘仪式”,从粤港澳全运会跳水比赛的第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了最后一天。

为何如此执着?原因并不难想见。作为跳水项目的“顶流”运动员,全红婵的一举一动都能引发关注,吸引眼球,哪怕最后并没拍到有价值的画面,也是宁可多拍,不能错过。

而这样的关注,并不局限于现场的记者,全场观众的摄像头,也总是跟着这位18岁的跳水女将,从热身到比赛,从跳台到看台……但凡出现在公开场合,总少不了注视的目光。

而这样的目光,全红婵已经学会了与之相处。

面对关注,全红婵并没有刻意躲避,而是大方展露着自己的个性,为队友加油、帮队友带娃、拉着赛事吉祥物合影、与观众互动收下玩偶礼物……对于这一届赛事,哪怕带着伤,哪怕是忍痛完成比赛,她依然在全力去享受。

而来到媒体面前,她也保留着自己一贯的坦诚——除了坦诚,也更加游刃有余了。

第一次采访全红婵,还是在2021年的奥运选拔赛上。彼时在上海举行的第三站比赛上,年仅14岁的她让所有记者瞠目——这位从未站上过国际赛场,名不见经传的小将,跳出了超越里约奥运会冠军的分数,一举拿下了奥运会的参赛席位。

而当时,面对突然出现在眼前的众多记者,全红婵肉眼可见的青涩,甚至有些慌张——回答问题时思忖许久也想不到答案,或是只能给出简短的回答,是彼时的日常。

对于一名只有初中生年纪的女孩来说,这当然并不出人意料。运动员尤其是世界级运动员,每日全身心投入训练比赛,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常人难以想象,在这样的状态下还要面对公众与媒体,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

但时光流逝一眨眼,全红婵不再是四年前那个全红婵了。

采访粤港澳全运会跳水赛事期间,看着跳台上的选手们一个接一个跃入泳池,一位记者同行也忍不住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几年前只是个小姑娘,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

从曾经那个留着短发的瘦小女孩一路走到现在,当下的全红婵或许很难找回当时发育前的跳水感觉,但对于跳水运动,对于自己,对于如何去感受和面对生活,她已经成长了太多。

如今再接受采访,她不再会面对人群露出怯生生的神情,而是主动“安抚”着急的记者,“别急,这边接受采访完了我会再过去。”

受到伤病的影响,她没有参加单人项目,双人项目也没能站上领奖台,“很痛苦,跳多了之后走楼梯都很痛。”但说这句话的同时,她依然带着笑,“完整坚持下来我觉得自己很厉害。”

结束自己的比赛项目之后,全红婵仍然活跃在赛场看台和场边。每一个比赛日,她依旧是被无数镜头对准的焦点。从她脸上的笑容看得出来,伤病这道难关,不会阻止她带着积极和勇敢继续前进。

未来是否还会在世界舞台上争取荣誉?全红婵当下的回答也充满了不确定,“现在还不知道。”但她有一点可以确定,现在的自己很快乐。

全红婵曾说,自己最开始练跳水很意外——当时她被教练看中后七八岁才开始训练,而懵懂的自己愿意去练的原因,就是相比上课,跳水更好玩。

如今许多年过去,跳水给了她很多,她也给了跳水很多。经历过东京赛场一鸣惊人的汹涌,也经历过巴黎奥运周期的低谷挣扎。

走过汗水、苦痛与辉煌之后,18岁的全红婵,这次将跟随内心,做出属于自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