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昌校宇

近日,多家外资机构相继发布了2026年投资展望。尽管各份报告的侧重点不同,但都一致提高了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度,并从宏观环境、资产估值、结构性机会等维度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共性的判断。

外资机构普遍认为,全球经济正迈入新阶段,结构性转变将持续重塑资本流动与资产配置格局,新兴市场有望在这一环境中获益,中国市场的相对吸引力将持续提升。

联博基金在题为《支撑2026年权益市场的主旋律未变》的市场评论中表示,“美联储货币政策将持续带动资金涌入包含中国股市在内的新兴市场,此结构性趋势并未改变。”

高盛资产管理在题为《于复杂环境中捕捉新契机》的报告中提到,在美元走弱、油价回落以及美联储鸽派立场等多重宏观条件支持下,预计2026年新兴市场有望“跑赢整体市场”。

富达国际全球多元资产主管在富达中国投资论坛暨2026年全球投资展望上表示:“2026年,预计全球宏观环境整体偏积极,经济增长将保持韧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或维持宽松。资产配置方面,看好股票资产,部分新兴市场包括中国、韩国等尤其具有吸引力。”

对于A股市场,外资机构普遍认为“长线逻辑清晰”。

联博基金表示,长线看好A股表现的核心理由并未改变。其一,中国持续加码的政策支持正有效提振企业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上市公司ROE水平与股息回报率有望稳步上升;民营企业在创新活力与效率提升方面也正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相信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企业盈利稳步改善和全球资金配置需求等多重因素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延续近一年来的有利表现。

估值优势成为另一大关注点。高盛资产管理从全球比较视角分析称,新兴市场股票目前的远期市盈率较美国股票折价约40%,低于长期平均水平。鉴于新兴市场强劲的盈利状况,预计这一折价将逐步收窄。

人工智能(AI)产业链被多家外资机构视为2026年最具确定性的投资主题之一。富达国际全球多元资产主管认为,中国在AI领域的突破推动离岸和在岸科技股在2025年均表现亮眼。中国自主的AI生态系统、庞大的国内市场、政策利好以及技术消费群体的扩大将加速AI应用更广泛,为科技股在2026年及未来的表现提供支撑。

联博基金预计,为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全球企业将持续加码AI投入至少至2026年,这有望为相关企业的盈利增长提供可持续的支撑。此外,AI技术在各行业的落地步伐也在加快。在此背景下,中国市场的AI赋能板块或仍具备配置价值。

联博基金市场策略负责人李长风建议关注A股市场中具备持续成长性的科技与新消费板块,他认为相关企业或直接受益于创新驱动。

在固定收益领域,外资机构普遍看好新兴市场债券的长期配置价值。

富达国际亚洲固定收益主管朱蕾认为,2026年,在宏观和政策环境的支撑下,亚洲固定收益市场吸引力有望提升。去美元化趋势将为新兴市场资产创造有利条件。

威灵顿投资管理多元资产策略师认为,宏观环境对新兴市场颇为利好。若美国经济压力增大,相较于其他利差市场,新兴市场债券可能会因更长的久期而受益。

尽管短期市场波动难以避免,但外资机构普遍认为,2026年中国市场的长期逻辑并未改变。联博基金则提醒投资者“勿过度关注短线杂音,拥抱A股长期结构性机会”。外资机构观点共同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A股市场的估值优势、政策支持以及产业升级潜力,正成为国际资本配置的重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