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分类:查字典 / 笔画查询 / 词语大全 / 词语组词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荏,荏的意思|荏的读音

《 荏 》,荏的意思|荏的读音


《荏》,荏的意思|荏的读音


rěn 】  R开头的汉字


部首:

拼音: rěn

注音: ㄖㄣˇ

笔画数: 9

部外笔画: 6

结构: 上下

繁体:

五笔: AWTF

统一码: 834F

仓吉: TOHG

郑码: ENMB

电码: 5432

英文: beans; soft, pliable; herb

标签: 姓,

《荏》的笔顺

横、竖、竖、撇、竖、撇、横、竖、横

《荏》的谜语

  • 白头致仕二十载(打一字谜)
  • 花飞一片后庭中(打一字谜)

《荏》的方言

◎ 粤语:jam5◎ 客家话:[宝安腔] ngim3 [海陆丰腔] ngim3 [客英字典] ngim5 [台湾四县腔] ngim3 [客语拼音字汇] ngim4

《荏》的书法

  • \邓石如
  • \吴大澄
  • \杨沂孙
  • 毛泽东

《荏》的意思

(1)(名)即白苏;草本植物;嫩叶可以吃;种子通称苏子;可以榨油。

(2)(形)〈书〉软弱。

名词

(1) (形声。从艸,任声。本义:植物名,即白苏。一年生草本,有芳香)

(2) 同本义

(3) 又如:荏油(用荏草籽实所榨的油)

(4) 通“衽”。卧席

文公弁荏席。——《淮南子·说山》

形容词

(1) 柔弱;怯弱

内荏。——《汉书·翟方进传》。注:“屈桡也。”

色厉而内荏。——《论语·阳货》

谌荏弱而难持!——《楚辞·九章·哀郢》

(2) 又如:荏染(柔弱的样子)

(3) 大的

艺之荏菽。——《诗·大雅·生民》

(4) 又如:荏菽(大豆)

荏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如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甚切,音稔。《詩·大雅》荏菽斾斾。《傳》荏菽,戎菽也。《箋》大豆也。

《爾雅·釋草》蘇,桂荏。《揚子·方言》關之東西或謂之蘇,或謂之荏。《後漢·馬融傳》桂荏、鳧葵。《本草》荏子可壓油。《益都方物略記》每歲荏且熟,則荏雀羣至食其實。

柔也。《詩·小雅》荏染柔木。《傳》荏染,柔意也。《論語》色厲而內荏。

《篇海》荏染,猶侵尋也。亦作荏苒。《廣韻》荏苒,展轉也。《魏書·彭城王傳》難違淸挹,荏苒至今。

地名。《史記·趙世家》敗林人于荏。

说文解字

荏卷一艸部

桂荏,蘇。从艸任聲。如甚切

说文解字注

(荏)桂荏、逗。蘇也。是之謂轉注。凡轉注有各部互見者。有同部類見者。荏之別義爲荏染。从艸。任聲。如甚切。七部。

《荏》的字体演变

荏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如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甚切,音稔。《詩·大雅》荏菽斾斾。《傳》荏菽,戎菽也。《箋》大豆也。

《爾雅·釋草》蘇,桂荏。《揚子·方言》關之東西或謂之蘇,或謂之荏。《後漢·馬融傳》桂荏、鳧葵。《本草》荏子可壓油。《益都方物略記》每歲荏且熟,則荏雀羣至食其實。

柔也。《詩·小雅》荏染柔木。《傳》荏染,柔意也。《論語》色厲而內荏。

《篇海》荏染,猶侵尋也。亦作荏苒。《廣韻》荏苒,展轉也。《魏書·彭城王傳》難違淸挹,荏苒至今。

地名。《史記·趙世家》敗林人于荏。

说文解字

荏卷一艸部

桂荏,蘇。从艸任聲。如甚切

说文解字注

(荏)桂荏、逗。蘇也。是之謂轉注。凡轉注有各部互見者。有同部類見者。荏之別義爲荏染。从艸。任聲。如甚切。七部。

《荏》的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任声。本义:植物名,即白苏。一年生草本,有芳香)

(2) 同本义

(3) 又如:荏油(用荏草籽实所榨的油)

(4) 通“衽”。卧席

文公弁荏席。——《淮南子·说山》

形容词

(1) 柔弱;怯弱

内荏。——《汉书·翟方进传》。注:“屈桡也。”

色厉而内荏。——《论语·阳货》

谌荏弱而难持!——《楚辞·九章·哀郢》

(2) 又如:荏染(柔弱的样子)

(3) 大的

艺之荏菽。——《诗·大雅·生民》

(4) 又如:荏菽(大豆)

荏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如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甚切,音稔。《詩·大雅》荏菽斾斾。《傳》荏菽,戎菽也。《箋》大豆也。

《爾雅·釋草》蘇,桂荏。《揚子·方言》關之東西或謂之蘇,或謂之荏。《後漢·馬融傳》桂荏、鳧葵。《本草》荏子可壓油。《益都方物略記》每歲荏且熟,則荏雀羣至食其實。

柔也。《詩·小雅》荏染柔木。《傳》荏染,柔意也。《論語》色厲而內荏。

《篇海》荏染,猶侵尋也。亦作荏苒。《廣韻》荏苒,展轉也。《魏書·彭城王傳》難違淸挹,荏苒至今。

地名。《史記·趙世家》敗林人于荏。

说文解字

荏卷一艸部

桂荏,蘇。从艸任聲。如甚切

说文解字注

(荏)桂荏、逗。蘇也。是之謂轉注。凡轉注有各部互見者。有同部類見者。荏之別義爲荏染。从艸。任聲。如甚切。七部。

《荏》康熙字典解释

荏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如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甚切,音稔。《詩·大雅》荏菽斾斾。《傳》荏菽,戎菽也。《箋》大豆也。

《爾雅·釋草》蘇,桂荏。《揚子·方言》關之東西或謂之蘇,或謂之荏。《後漢·馬融傳》桂荏、鳧葵。《本草》荏子可壓油。《益都方物略記》每歲荏且熟,則荏雀羣至食其實。

柔也。《詩·小雅》荏染柔木。《傳》荏染,柔意也。《論語》色厲而內荏。

《篇海》荏染,猶侵尋也。亦作荏苒。《廣韻》荏苒,展轉也。《魏書·彭城王傳》難違淸挹,荏苒至今。

地名。《史記·趙世家》敗林人于荏。

说文解字

荏卷一艸部

桂荏,蘇。从艸任聲。如甚切

说文解字注

(荏)桂荏、逗。蘇也。是之謂轉注。凡轉注有各部互見者。有同部類見者。荏之別義爲荏染。从艸。任聲。如甚切。七部。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荏的R,您还可以浏览 查字典 / 笔画查询 / 词语大全 / 词语组词 /

查字典



笔画查询



词语大全



A



查字典     蜀ICP备2022007605号-3    www.carpriver.net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