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38岁:与自己和解,向野生长,慢慢抵达,更从容、更有力量的自己
37 岁的觉醒
37岁这一年,是我与自己真正“和解”的一年,也是我逐渐孕育出黑色生命力的一年。这种力量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在无数次自我拉扯与挣扎中慢慢生长。
这一年里,我学会最多的事,就是关掉内耗的开关,终于能和自己的情绪坐下来好好说话,更意外收获了心态上的彻底转变——从根深蒂固的悲观主义,慢慢活成了凡事往好处想的“积极派”。
黑色生命力的萌芽与内耗的困境
心理学上的黑色生命力,是指经历创伤、压力或逆境后所长出的适应力量 ,它涵盖对情绪更深刻的认知、对复杂现实的理解,以及形成应对世事变迁的人生哲学。曾经的我,深陷精神内耗的漩涡,像个裹在敏感壳里的自卑文艺女青年。别人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能让我在内心上演一整部 “他是不是讨厌我” 的内心戏;活着总把 “别人的认可” 当作救命稻草,生怕一松手就坠入 “不被喜欢” 的深渊。为了维持人前 “情绪稳定” 的样子,我连句重话都不敢说,伪装成父母眼中永远听话的女儿,伴侣身边妥帖温柔的另一半,领导面前从不抱怨的员工,可内心的压抑却如堆积如山的快递,密不透风。
到了夜深人静,伪装一卸,情绪就会涌上来把我裹住。所谓 “吾日三省吾身”,在我这儿成了没完没了的自我拉扯:文章下一条负面评论,能让我陷进自责里好几天,连笔都不敢碰;别人一句轻描淡写的批评,我能翻来覆去想 “是不是我哪里没做好”,把自己耗得没力气。更糟的是,那时的我满脑子都是 “坏结果”,哪怕是一件小事,第一反应也是往最坏的方向想,仿佛提前预设失望,就能少受点伤害,却让自己总被焦虑裹挟。
转折时刻
从自我怀疑到用理性对抗内耗
后来跟 00 后同事聊起这些,她问我:“那你什么时候开始变的?” 我想了想,真正的转折点,是今年 4 月中旬。那天我又因为长达 40 分钟没头没尾的批评,陷进自我怀疑,整夜没睡着。第二天浑身酸痛,颈椎、腰椎、肩颈像被绑住似的疼,只能去中医馆找廖大夫做理疗。当刮痧板划过皮肤,看着镜子里背上一片黑紫红肿的印子,我突然愣了 —— 就因为别人一句没依据的指责,我把自己的身体逼到这般地步,到底值吗?
也是从那天起,我终于学会用 “理性” 代替 “内耗” 去面对批评。在有人莫名指责时,我不再第一时间怀疑自己,而是先停下来问:他说的对不对?有没有依据?是不是客观事实?如果真的是我做得不够好,就踏实改正,把批评变成进步的台阶;如果只是对方情绪不好的发泄,就轻轻放下,不把别人的负面情绪扛在自己身上。我也慢慢放弃了 “别人怎么看” 的执念,不再逼自己当完美的泥娃娃,累了就说累,不认同就温和反驳,看到负面评论也能平静划走。
温暖馈赠
从女儿与朋友身上汲取成长力量
而心态上的巨大转变,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我 11 岁的女儿。这一年,我看着她像小太阳一样,总能在不开心的事里找到光,才突然明白 “积极” 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前段时间,她跟小姨骑电动车不小心摔了,换做以前的我,肯定会揪着 “怎么这么不小心”“万一摔得更重怎么办” 焦虑半天,可她却笑着发了条朋友圈:“解锁心伤疤,这可是独一无二的小印记!”那一刻,我真切地领悟到,所谓 “黑色生命力”,就是不被坏结果困住,反而能从遗憾里挖出点甜。
我曾经写过一个专栏叫《那些女孩教我的事》,如今回头看,这一年的成长,也满是 “女孩们” 的馈赠。从身边朋友身上学会自爱 ——原来自爱才是自省的基础,不是自我苛责,而是懂得心疼自己;学会不内耗,懂得把别人的情绪归还给别人;更从女儿身上学会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不再预设最坏的结果,而是试着想 “这件事能教会我什么”“我能从中得到什么”。
和解与领悟
解锁人生成长的底层逻辑
当内耗的开关逐渐关闭,悲观的滤镜也慢慢褪去,我第一次感到身体如此轻盈,仿佛卸下了多年来压在身上的巨石。这一年,我终于明白:真正的自省,是建立在 “自爱” 基础上的;而自爱,是自信的起点;积极的心态,则是让自信发芽的阳光。以前总是害怕自己不够好、害怕事情搞砸,如今我终于有勇气对自己说:“不完美也没关系,你已经很棒了;就算出了差错,也总有它的意义。 ”
至今犹记 33 岁那年,成长教育学的聂爱军博士告诉我:“你要变成一棵树,一棵参天大树,努力地向阳生长,往下扎根。即便有一天暴风雨来临,把你拦腰折断,你依然有重新生长、开花结果的能力。”如今站在 38 岁的路口回望,这句话像一颗种子,早已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我不再是那个裹在敏感壳里的人,内耗的开关慢慢关掉,悲观的滤镜也渐渐褪去。我终于懂:黑色生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 “练” 出来的 —— 它不需要你经历惊天动地的苦难,而是在每一次面对批评、每一次陷入焦虑、每一次自我怀疑时,主动选择 “不消耗自己,而是滋养自己”,就像大树那样,在向阳中汲取力量,在扎根中积攒底气。
向野生长与自己同行慢慢抵达更好的自己
往后的日子,我想带着这份生命力,像野草般向野生长 —— 向野一寸,生命力便光芒万丈。要知道,抵达从不是终点,而是置身更深旷野的起点。有时候要走很远的路,尝过很深的绝望,才能突然明白:那些熬过来的痛苦与迷茫,从来都不是惩罚,而是为了让我们与那个被遗忘的、本真的自己重逢。我们都会在岁月的沉淀里慢慢改变,变成感知力更强、更能适应变化的人,学着与时间同行,与生活和解。
人生这场旅途,没有谁能为你的结果负责,除了你自己。所以不妨温柔些,好好陪伴自己,为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鼓掌。不用着急,哪怕今天只比昨天多一次理性思考、少一次自我内耗,都是在靠近更好的自己。相信我们终能慢慢抵达 —— 抵达那个更从容、更舒展、更有力量的自己,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发布于:广东
网友评论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