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分裂就晚了
来源:西坡原创
F:
见信如晤。
坐在星巴克的长木桌子边给远在北方的你写信,我过着怎样一种奢侈的生活呀。这是我第无数次感慨我的奢侈,我还会感慨下去,就像我感慨我的穷酸和寂寞。
今天我骑车来到离家较远的一家星巴克,路上稍微蹬快了一点,把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共享单车半小时之内收费一块,超过半小时却要收两块多,你知道这种冤枉钱最难忍受。没想到在一个路口等红绿灯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今天要亏四块,背包里忘带杯子了,自带杯可以减四块。想了想,没有折回去的道理,但我很快找回了平衡,用星巴克的杯子可以得到一句吉祥话。此刻我手边的咖啡杯上印着四个字,和你分享:爱你所爱。
江南的秋冬,今年来得晚而犹豫,我一直还没有去好好欣赏季节切换给河流、树木、草地带来的变化。只近几天醒目的晚霞显示出空气中水分已减少,值得一提。
你前些天心情不太好,由于你我所共知的我们无力改变又不愿被其改变的环境,“多数时候能自洽,但有时会不甘啊。凭什么,凭什么我就把很多东西拱手相让给那些**了。”你说。
我们和他们,我们想要的和他们想要的,究竟有何不同。我们的坚持,“失”的部分是看得见的,“得”的部分是看不见的,我们的坚持何以值得。这是我这些年反反复复思考的问题。我说。
假如没人再记得澄明,是否就无所谓污浊?这是屈原的痛苦,终究还是临到我们身上。我们说。
我恰巧读到托克维尔的一封信,了解到他的痛苦和坚持,于是可以说,人和环境的艰难相处或许在每个时空都没有本质区别。这会让你更加无力,还是会给你慰藉?我当然希望是后者。
1833年1月12日,托克维尔写给老朋友欧仁·斯托菲尔,在信里,托克维尔反对一种现实中的倾向,“这就是,对于所有能扰动社会的观念都予以漠视,无论它是对的还是错的,高贵的还是卑下的……每个人都越来越关心个人利益。”
托克维尔认为这是一种“症状”,以道德冷漠换取物质利益所获得的“安宁”是有代价的,这是一种“中风后的麻痹”,持续下去必定带来巨大的灾难。托克维尔以响亮的声音说,信念对人绝非无关紧要。所以他要“全力与这种虚伪的智慧、同这种致命的冷淡做斗争”,因为他眼看到“今天,许多高尚的灵魂正在这一冷淡中丧失力量。”
读到这里,我想哪怕一个坚定的功利主义者也得思忖一下,即便“信念”一词让人望而生畏,那么“力量”看起来还是个好东西,代价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接着,托克维尔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的人生主张:“我不去设法分割不可分割的东西。”他说:“我并不是试图建立两个世界:一个是道德的,在这个世界中,我仍对美好和善良的事物充满热忱;另一个是政治的,在这个世界中,我把脸贴在地上,以便能更多地更方便地嗅到我们行走于其上的粪堆的味道。”
不去设法分割不可分割的东西,我越来越体会到,这是对趟过浑水的生命最重要的箴言。性命攸关,毫不夸张。我们要保存的,就是我们的整全。囫囵个的百色百味的生活,值得我们咽下所有委屈。
在人生的那些隘口,总有一些身影轻快娴熟得令我们发慌,我们还在踟蹰,观望,摇摆,他们已经打马归来,笑容满面地谈论起远处的风光。假如他们还没有忘记我们这些旧日伙伴,他们会在人不多的地方跟我们分享成功经验:别想那么多,大家都这样。
大家都这样,便是对的么?我们下不了决心。但心里的犹豫更强烈了,犹豫的荆棘丛里渐渐腾起一个声音:赶紧分裂吧,再不分裂就晚了,把一个“我”分成两个“我”,一个随波逐流随行就市,趁买主还没走远,卖个高价;另一个就待在边上,清醒着,骄傲着,还保留着旧我的品味,面具摘下之后继续过我美好的生活,而且我现在有更多的钱和资源了……
要是遇到不懂事的人问“这样真的划算吗”,你就跟他说:别想这么多,大家都这样。放心,没人问的。大家都会以双倍的双手欢迎你的加入。
我的F,坦白跟你说,我没有托克维尔的智慧。他写那封信的时候,还不到28岁,我在28岁的时候还远没有接近我的愚蠢的巅峰。我现在还能厚着脸皮谈论这些题目,大半要感谢命运的捉弄和遗弃。它大概是测试了我,称量了我,觉得我实在不适合任何大买卖,所以又把我丢回了原处,就像调皮的孩子扔一块平平无奇的石头。
我就这样稀里糊涂找回了我的整全,更不可思议的是,我仍在水草丰美的江南。在命运的下一次捉弄和遗弃之前,我还有时间和记忆去明白我们和他们的不同,以及我们所得到的是怎样一个流动的明快的宇宙。
我还记着,人在分成两半的时候并不轻松,所以我如今给魔鬼开的价码暂时已没人愿意接单了,不,没有鬼。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说的对,你不需要一间屋子去闹鬼,刺客就躲在我们里面,你只要一转身就会遇见内部的“更冷酷的主人”。
如果留意观察,你会发现“他们”总忍不住替自己辩护,有时候是用宏大的理论,有时候更委婉,有时候甚至有自毁倾向。“他们”会在没必要的时候也作弊,没必要的时候也撒谎,我推测,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自证性动作,证明自己属于可以作弊可以撒谎的优越者阵营。他们在向主人述职呢。
人若是污染了随身携带的自己,就会连带损毁自己眼中耳中全部的光影和响动,嘴里心里的滋味也值得一个高昂的价码。在价签上多写几个零,再等糊涂鬼来撞门吧。
少谈点他们吧,多谈谈我们。
我这几天在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文,这几篇都很好,抄录给你。那个大乱世里的文人,留下了我们文化里难得的“无基座思考”,也就是当一切坚固的都归于破碎,“直视千里外,唯见其尘埃”,我们还能拥有什么。
庾信《小园赋》《哀江南赋》,鲍照《芜城赋》,阮籍《咏怀》(独坐空堂上),丘迟《与陈伯之书》,吴均《与宋元思书》。后面这两篇塑造了我对江南最初的印象,而今我在江南仍思念着那文字里的江南。
愿我们总可以看见彼此的看见。
你的朋友 西坡
西坡书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网友评论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