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分类:查字典 / 笔画查询 / 词语大全 / 词语组词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简牍,简牍的意思|简牍的读音

《 简牍 》,简牍的意思|简牍的读音


《简牍》,简牍的意思|简牍的读音


【 jiǎn dú 】  J开头的词语


拼音: jiǎn dú

注音: ㄐ一ㄢˇ ㄉㄨˊ

结构: 简(上下结构)牍(左右结构)

近义词: 尺牍,竹简,书信,书札,信札,书牍,信件,函件,


《简牍》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指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后来也指称书信。
2.指文书;书籍;书简。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片。亦泛指书写用品。

引《艺文类聚》卷五八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王充於宅内门户壚柱,各置笔砚简牘,见事而作,著《论衡》八十五篇。”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诸侯亦各有国史,大事书之於策,小事简牘而已。”
唐黄滔《魏侍中谏猎赋》:“文高而简牘增焕,思苦而烟霞动色。”

⒉ 指文书;书籍;书简。

引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斯之流,又亦繁博,虽传之简牘,而事异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及西臺陷殁,简牘湮散, 丁亦寻卒於扬州。”
《旧唐书·韦元甫传》:“元甫精於简牘, 锡详於讯覆。”
宋苏辙《蚕麦》诗:“为农良未易,为吏畏简牘。”
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来信令我作书再催并介绍,今写则写矣,附上,但即令见面,恐其不得要领,仍又与未见无异……况我又不善简牘,不能作宛转动听之言哉!”

国语词典:

简为竹片、木片,牍为木板。在纸张未发明以前,文字乃书写于简牍之上,后世遂为典籍、书信的通称。

网络解释:

简牍

简牍,中国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为未编成册之称。实际是几种东西的总称,指的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简牍》的造句

通过对尼雅遗址出土的亻去卢文简牍中相关农业经济方面文书的研究,揭示出农奴社会制度下的精绝国土地所有制之形态。

徐先生能从文字流变的历史脉络思悟简牍之美,并融敦煌写经的笔意于一体,写出的面貌“既不失桑间濮上谣咏的拙朴,又透着文会燕集歌吟的雅逸。

长沙地下文物丰富,重要的考古发现有长沙马王堆汉墓,宁乡青铜器,长沙走马楼简牍,长沙春秋战国楚墓,铜官窑等,其中许多造就了中国或者世界之最。

本期,“智库在行动”专访长沙简牍博物馆外联部副主任孙东波,听他介绍一下长沙简牍博物馆科普情况。

简牍内容涉及历史年号复杂,定名“长沙走马楼简牍”是合适的。

殷墟甲骨文之前存在着一种起码由夏初延续到殷商后期的,以毛笔主要书于简牍的更古老的字体,王城岗遗址和丁公遗址陶文从属于该文字系别。

实际上,在文字的载体十分受限于经济制约的条件下,譬如简牍缣帛之类,语言自然需要追求简练,于是香与臭作为一个对立范畴,反而拥有了哲学上的犀利。

经过辨认,简牍是各时期益阳县衙署档案及公私文书,涉及人口、田亩、物产、赋税、司法等,时代为战国楚、秦、张楚、西汉、东汉和三国孙吴。

中国蚕桑丝织业起源很早,王国维认为“至迟亦当在周季”缣帛即作为书籍的载体,与简牍并行。

遗址南墓群出土魏、晋画像砖、木尺、猴形木印、汉、晋纪年简牍、彩绘木车马等珍贵文物,部分已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简牍》的字义分解

读音:jiǎn

简jiǎn(1)(形)简单(跟‘繁’相对):~体字|言~意赅。(2)(动)使简单;简化:精兵~政。(3)(Jiǎn)姓。简jiǎn(1)(名)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札|~册。(2)(名)信件:书~|小~。简jiǎn(动)〈书〉选拔(人才):~拔|~任。

读音:dú

牍dú(1)(名)古代写字用的木简。(2)(名)文件;书信。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简牍的J,您还可以浏览 查字典 / 笔画查询 / 词语大全 / 词语组词 /

查字典



笔画查询



词语大全



A



查字典     蜀ICP备2022020292号-5    www.carpriver.net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