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èng shì qún hǔ
注音: ㄓㄥˋ ㄕˋ ㄑㄨㄣˊ ㄏㄨˇ
⒈ 五代时郑昌八子的合称。
引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五代闽中郑昌有八子,皆以词学闻,号‘ 郑氏羣虎’。”
五代时郑昌有子八人,皆为俊秀之士,闻名于当时,故称为「郑氏群虎」。
郑(1)(名)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新郑一带。(2)(名)姓。
氏读音:shì,zhī[ shì ]1. 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2. 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神农氏。太史氏。摄氏表。
群读音:qún群qún(1)(名)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人~|鸡~|建筑~。(2)(形)成群的:峰~|~居。(3)(名)众多的人:~言堂|~策~力。(4)(量)成群的人或东西:一~孩子|一~马。
虎读音:hǔ虎hǔ(1)(名)哺乳动物;毛黄色;有黑色的斑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夜间出来捕食鸟兽;有时伤害人。毛皮可以做毯子和椅垫;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制药。通称老虎。(2)(形)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3)(动)〈方〉露出凶相:~起脸。(4)(Hǔ)姓。(5)同‘唬’。虎hù(名)〔虎不拉〕(hù·bu lǎ)〈方〉即伯劳;鸟名;尾巴长;吃昆虫和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