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ī shì tóng rén
注音: 一 ㄕˋ ㄊㄨㄥˊ ㄖㄣˊ
词性: 成语
近义词: 同等看待天公地道,视同一律,一碗水端平,比量齐观,同仁一视因人而异,不分畛域,不分轩轾,玉石俱焚,等量齐观,仁同一视,同等对待,不偏不倚,人己一视,相提并论,
反义词: 党同妒异,欺软怕硬,量才录用,另眼相待,厚此薄彼,因事制宜,另眼看待,因事为制因材施教,另眼相看,有色眼镜,狗眼看人,趋炎附势,
一视同仁yīshì-tóngrén
(1) 不加区别;相同hAo86.对待
英treat equally without discrimination⒈ 原指对百姓一例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不分厚薄,同样待遇。
引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篤近而举远。”
《朱子语类》卷二十:“理一而分殊,虽贵乎一视同仁,然不自亲始也不得。”
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一折:“为甚么小的儿多贫困,大的儿有金银,爹爹妳妳啊!你可怎生来做的个一视同仁!”
老舍《神拳》第三幕:“都是绅士,本县向来一视同仁。”
平等待遇,毫无歧视。
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警察却不怕自行车,更不怕洋车和三轮儿。他们对洋车和三轮儿倒是一视同仁,一个不顺眼就拳脚一齐来。(朱自清《回来杂记》)
天公地道、等量齐观、相提并论、视同一律、比量齐观、同等看待、不分畛域、一碗水端平、因人而异、不偏不倚
另眼相看、厚此薄彼、趋炎附势、另眼看待、量才录用、因材施教
一视同仁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形容平等对待。
查看更多
一yī(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5)(形)专一:~心~意。(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一yī(名)
视读音:shì视shì(1)(动)看:~力|近~。(2)(动)看待:轻~。(3)(动)考察:巡~。
同读音:tóng,tòng[ tóng ]1.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
2. 共,在一起(从事):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3. 和,跟:同流合污。
4. 姓。
仁读音:rén[ rén ]1.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仁义(a.仁爱与正义;b.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仁爱。仁政。仁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仁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仁至义尽。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2.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仁儿。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