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耳
拼音: dān
注音: ㄉㄢ
笔画数: 10
部外笔画: 4
结构: 左右
繁体: 耼
五笔: BMFG
统一码: 803C
仓吉: SJBMM
郑码: CELB
英文: ears without rim
“聃”的异体 字。
耼未集中耳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他酣切《集韻》《韻會》他甘切,音舑。《說文》耳曼也。《徐曰》耳無郭也。《廣韻》耳漫無輪。
又《韻會》祝耼,老耼,人名。《左傳·隱九年》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耼逐之。《註》祝耼,鄭大夫。《前漢·揚雄傳》弃由耼之所珍兮。《註》師古曰:耼,老耼也。
又國名。《左傳·僖二十三年》管蔡郕霍,魯衞毛耼。《周語》耼由鄭姬。《註》耼,姬姓。
又《正韻》都甘切《正韻》都含切,音耽。
又《集韻》乃甘切,音䛁。
又《類篇》謨甘切,音姏。
又《正韻》那含切,音南。義同。《類篇》或作。《正字通》今俗作聃。
说文解字耼卷十二耳部
耳曼也。从耳冉聲。,聃或从甘。他甘切
说文解字注(耼)耳曼也。曼者、引也。耳曼者、耳如引之而大也。如曼膚、曼䎼之曼。史記老子列傳曰。姓李氏、名耳、字耼。史記索隱、老子音義、後漢書桓帝紀注、文選遊天台山賦注所引皆如此。今本史記作名耳、字伯陽、謚曰耼。淺人妄改者也。字伯陽、見唐固國語注。从耳。冄聲。他甘切。七部。
耼卷十二耳部
耳曼也。从耳冉聲。,聃或从甘。他甘切
说文解字注(耼)耳曼也。曼者、引也。耳曼者、耳如引之而大也。如曼膚、曼䎼之曼。史記老子列傳曰。姓李氏、名耳、字耼。史記索隱、老子音義、後漢書桓帝紀注、文選遊天台山賦注所引皆如此。今本史記作名耳、字伯陽、謚曰耼。淺人妄改者也。字伯陽、見唐固國語注。从耳。冄聲。他甘切。七部。
耼未集中耳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他酣切《集韻》《韻會》他甘切,音舑。《說文》耳曼也。《徐曰》耳無郭也。《廣韻》耳漫無輪。
又《韻會》祝耼,老耼,人名。《左傳·隱九年》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耼逐之。《註》祝耼,鄭大夫。《前漢·揚雄傳》弃由耼之所珍兮。《註》師古曰:耼,老耼也。
又國名。《左傳·僖二十三年》管蔡郕霍,魯衞毛耼。《周語》耼由鄭姬。《註》耼,姬姓。
又《正韻》都甘切《正韻》都含切,音耽。
又《集韻》乃甘切,音䛁。
又《類篇》謨甘切,音姏。
又《正韻》那含切,音南。義同。《類篇》或作。《正字通》今俗作聃。
说文解字耼卷十二耳部
耳曼也。从耳冉聲。,聃或从甘。他甘切
说文解字注(耼)耳曼也。曼者、引也。耳曼者、耳如引之而大也。如曼膚、曼䎼之曼。史記老子列傳曰。姓李氏、名耳、字耼。史記索隱、老子音義、後漢書桓帝紀注、文選遊天台山賦注所引皆如此。今本史記作名耳、字伯陽、謚曰耼。淺人妄改者也。字伯陽、見唐固國語注。从耳。冄聲。他甘切。七部。
耼卷十二耳部
耳曼也。从耳冉聲。,聃或从甘。他甘切
说文解字注(耼)耳曼也。曼者、引也。耳曼者、耳如引之而大也。如曼膚、曼䎼之曼。史記老子列傳曰。姓李氏、名耳、字耼。史記索隱、老子音義、後漢書桓帝紀注、文選遊天台山賦注所引皆如此。今本史記作名耳、字伯陽、謚曰耼。淺人妄改者也。字伯陽、見唐固國語注。从耳。冄聲。他甘切。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