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ú huì
注音: ㄨˊ ㄏㄨㄟˋ
结构: 芜(上下结构)秽(左右结构)
近义词: 荒疏,荒凉,荒废,荒芜,抛荒,疏弃,
反义词: 繁茂,
芜秽wúhuì
(1) 田亩久不加.耕耘,致使杂草蔓生。即“荒废”
例荒凉芜秽英overgrown with weeds;be unattended⒈ 亦作“芜薉”。亦作“芜濊”。
⒉ 荒芜。谓田地不整治而杂草丛生。
引《楚辞·离骚》:“虽萎絶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坟墓芜秽而不脩兮,魂无归而不食。”
宋司马光《晋祠谢晴文》:“污邪既瀦,平原将溢,田恐芜秽,民忧垫隘。”
胡适《记李觏的学说》:“沃壤犹为芜秽,况瘠土乎?”
⒊ 引申为丛生的杂草。
引晋葛洪《抱朴子·用刑》:“覩乱萌,则若薙田之芟芜薉。”
⒋ 污浊;污秽。
引《楚辞·招魂》:“主此盛德兮,牵於俗而芜秽。”
明刘基《吊岳将军赋》:“固将军之不辰兮,哀中原之芜秽。”
白采《羸疾者的爱》诗:“我的工作,只能为你们芟剔芜秽,让你们更见矞皇璀璨!”
⒌ 使污秽;玷污。
引唐李翱《百官行状奏》:“芜秽简册,不可取信。”
元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八》:“贤者留芳简册,不肖者芜秽垓埏。”
⒍ 冗杂;杂乱。
引《淮南子·齐俗训》:“原人之性,芜濊而不得清明者,物或堁之也。”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略其芜秽,集其清英。”
唐刘知几《史通·书事》:“其事芜秽,其辞猥杂。”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跋》:“此记皆从实録写,事多琐碎,难免有冗杂芜秽之讥。”
杂草丛生,土地荒废。
仰休明之盛世,慨道教之陵迟,蹈先儒之逸轨,伤群言之芜秽,驰骛坟典,厘改僻谬,修撰始毕,图事适成,天违人愿,途不我与。
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
苏姑娘言重,酒肆门前芜秽,姑娘不便下轿,许某也是理会的。
兵劫旁流,艺文最酷,杂马溲于蠹简,芜秽不治,此一难也。
如果说是芜秽的因素给欲望的行为带来快感,那么越芜秽快感越强烈。
一切都不那么热闹、生动,光彩炫耀,但朴素、自然,没有荒凉芜秽,又无古今征戍之地的残破和悲壮。
衡量文字哪里要增,哪量要减;考虑笔墨哪里该浓,哪里该淡,删击多余的字句,剪除芜秽韵内容,使文章减轻负担,避免冗长累敷。
在满地芜秽的垃圾中,这个东方老人如古朴苍松般树立。
加世数已远,胤嗣衰陵,外戚尊属,不宜使坟茔芜秽。
这是一间被废弃多年的破宅子,芜秽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