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ù shì rén fēi
注音: ㄨˋ ㄕˋ ㄖㄣˊ ㄈㄟ
词性: 成语
近义词: 时过境迁,人非物是,事过境迁,面目全非,
反义词: 一成不变,
⒈ 景物依然,人事已非。
引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
宋李清照《武陵春》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元张可久《朱履曲·湖上有感》曲:“玉雪亭前老树,翠烟桥外平芜,物是人非漫嗟吁。”
《平山冷燕》第十八回:“只怕再来时物是人非, 云英已赴裴航之梦矣。”
景物依旧,人事全非。
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
海岩《死于青春》:“物是人非,悲从中来。”
事过境迁、时过境迁、节同时异
千载不变
物是人非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分句;。
查看更多
物wù(1)(名)东西:~品|宝~。(2)(名)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3)(名)内容、实质:言之有~。
是读音:shì[ shì ]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是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
2. 表示存在:满身是汗。
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太长了。
4. 表示适合:来的是时候。
5. 表示任何:凡是。是活儿他都肯干。
6. 用于问句:他是走了吗?
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是冷。
8. 对,合理,与“非”相对:是非。他说的是。实事求是。
9. 认为对:是古非今。各行其是。深是其言。
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是,我就去。
11. 这,此: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是。
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是问。惟利是图。
13. 姓。
人读音:rén人rén(1)(名)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女~|~们|~类。(2)(名)每人;一般人:~手一册|~所共知。(3)(名)指成年人:长大成~。(4)(名)指某种人:工~|军~|主~|介绍~。(5)(名)别人:~云亦云|待~诚恳。(6)(名)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这个同志~很好|他~老实。(7)(名)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不大舒服。(8)(名)指人手、人材:我们这里正缺~。
非读音:fēi非fēi(1)(名)错误;不对:明辨是~。(2)(副)不合于:~法。(3)(动)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难。(4)(副)不是:~卖品。(5)(副)表示否定;跟“不”呼应;表示双重否定;意思是一定要这样:~下苦功不可。(6)(副)必须;偏偏;不行:~他莫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