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iān sì
注音: ㄊ一ㄢ ㄙˋ
结构: 天(独体结构)驷(左右结构)
⒈ 房宿的别名。
引《国语·周语下》:“昔武王伐殷,岁在鶉火,月在天駟。”
韦昭注:“天駟,房星也。”
唐杜甫《魏将军歌》:“星缠宝校金盘陀,夜骑天駟超天河。”
清钱谦益《以顶骨饮器劝酒次秀才韵》:“酒旗已分临天駟,饮器休辞倒月氏。”
⒉ 神马。喻有才能的人。
引宋曾巩《送李撰赴举》诗:“康衢四闢通万里,天駟得地方腾驤。”
天tiān(1)(名)头顶。(2)(名)天空:~边。(3)(名)顶部的;凌空架设的:~窗。(4)(名)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5)(名)一天的某一段时间:天不早啦。(6)(名)季节:春~|三伏~。(7)(名)天气:阴~。(8)(名)天然的;天生的:~资|~才。(9)(名)自然界:~灾。迷信的人指自然界的主宰者;造物者:~意。迷信的人指神佛仙人所住的地方:~堂|归~。
驷读音:sì驷sì(1)(名)〈书〉本义:驷马;同拉一辆车的四匹马。(2)(名)〈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