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ǔ bō
注音: ㄊㄨˇ ㄈㄢˊ
结构: 吐(左右结构)蕃(上下结构)
⒈ 公元七至九世纪,我国古代藏族所建政权。据有今西藏地区全部,盛时辖有青藏高原诸部,势力达到西域、 河陇地区。其赞普松赞干布、弃隶缩赞先后与唐文成公主、金成公主联姻,与唐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 吐蕃政权崩溃后, 宋、元、明史籍仍习惯沿称青藏高原及当地土著族为吐蕃,一作吐番。元中统间改称乌斯藏。
我国唐代时西方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青康藏高原。其生产以农牧业为主,并有冶铁、毛织等手工业。信奉佛教。为唐代西方的主要外患。文成、金城二公主先后与吐蕃赞普联姻,促进了唐、蕃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吐蕃赞普死,李治派遣右武卫将军鲜于匡济持皇帝书信前往吊祭。
由于太宗一手推行的府兵制无法支撑长期战争,致使唐朝无法承受与吐蕃打持久战的庞大消耗。
、南宋末年,朝野上下奸臣当道,外有金朝、西辽、大理、西夏、吐蕃以及逐渐强大的蒙古威胁,实乃内忧外患,乱世之秋也。
若夫北庭、回纥之部,白霫、高丽之族,吐蕃、河西之疆,天竺、大理之境,蜂屯蚁聚,俯伏内向,何可胜数。
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
吐蕃来的膏药!五痨七伤骨断筋折,您只用一帖管好!
师兄怒责师弟,被吐蕃师徒劝开,大师说道“施大侠,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师弟兄各为其主多的是,岂可强加於人!”。
可是,承宏在龙椅上只坐了十天,吐蕃大军便败退出城,承宏无人管顾,“逃匿草野”,代宗对他赦而不诛,流放华州,后来死在那里。
不可思议的是,李适当时心里想得最多的,并不是怎样解决边疆的危机问题,而仍是怎样委曲求全地与吐蕃和藩镇妥协,怎样更多地搜刮民膏民脂的问题。
唐军这厢群雄慷慨,然松州城内的吐蕃军却是愁云惨淡,隘口逃回的军士心惊胆丧,忆起当时光景仍旧后怕不已,惊魂甫定又即将迎来唐军攻城,可谓人心惶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