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hì sǐ rú guī
注音: ㄕˋ ㄙˇ ㄖㄨˊ ㄍㄨㄟ
词性: 成语
近义词: 万死不辞,殒身不逊,不避斧钺,成仁取义,大义凛然,舍生忘死,临危不惧,齿剑如归,视死若归,不屈不挠,不折不挠,杀身成仁,宁为玉碎舍身殉难宁死不屈,舍身取义,舍生取义,英勇顽强,
反义词: 视为畏途,怕死贪生,贪生怕死,苟延残喘,临阵脱逃,降志辱身,苟且偷生,
视死如归shìsǐrúguī
(1) 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指不怕死
例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史记·蔡泽列传》英face death unflinchingly⒈ 把赴死看作如归家一样。形容不怕死。多指为了正义,不惜牺牲。
引《管子·小匡》:“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金元好问《四哀诗·李钦叔》:“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
《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关公怒曰:‘此言特説我也。吾今虽处絶地,视死如归,汝当速去,吾即下山迎战。’”
邹韬奋《劲儿多好》:“东北民众义军之视死如归,前仆后继,亦为显著之事实。”
亦作“视死若归”、“视死犹归”。 《淮南子·兵略训》:“故战日有期,视死若归。”
晋葛洪《抱朴子·弭讼》:“夫不伏之人,视死犹归,血刃之祸,於是将起。”
形容人勇敢不怕死。《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吾今虽处绝地,视死如归。」也作「视死若归」。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 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我们已经是视死如归,我们大踏步地走着我们的大路。郭沫若《如火如荼的恐怖》诗
舍身殉难、成仁取义、宁死不屈、舍生取义、舍生忘死、杀身成仁、大义凛然、临危不惧、万死不辞、不屈不挠、舍身取义
贪生怕死、降志辱身、苟且偷生、视为畏途、临阵脱逃
视死如归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查看更多
视shì(1)(动)看:~力|近~。(2)(动)看待:轻~。(3)(动)考察:巡~。
死读音:sǐ死sǐ(1)本义:生命终止。(2)(形)不顾生命;拼死:~战|~拼。(3)(形)表示达到极点:高兴~了|~顽固。(4)(形)不可调和的:~对头|~对手。(5)(形)不活动、固定:~脑筋|时间定~。(6)(动)不能通过:~胡同|堵~。
如读音:rú[ rú ]1. 依照顺从:如愿。如意。如法炮制。
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如此。如是。如同。如故。如初。游人如织。
3. 比得上,及:百闻不如一见。自叹弗如。
4. 到,往:如厕。
5. 假若,假设:如果。如若。假如。
6. 奈,怎么:如何。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7. 与,和:“公如大夫入”。
8. 或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如其来。
10. 表示举例:例如。
11. 应当:“若知不能,则如无出”。
12. 〔如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13. 姓。
归读音:guī归guī(1)(动)返回:~国华侨。(2)(动)还给;归还:物~原主。(3)(动)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殊途同~|千条河流~大海;各族人民一条心|把性质相同的问题~为一类。(4)(介)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这一组管。(5)(连)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表扬~表扬;可就是突击任务没分配给我们。(6)(名)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运算时用九归口诀。参看〔九归〕。(7)(guī)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