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íng zhǐ
注音: ㄇ一ㄥˊ ㄓˇ
结构: 冥(上下结构)纸(左右结构)
⒈ 为鬼神或已殁之人焚化的纸钱。
引《水浒传》第二六回:“﹝武松﹞去县前买了些米、麪、椒料等物,香、烛、冥纸,就晚到家敲门。”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十:“人们烧着纸,冥纸的黑灰在小风里飘起,绕着棺材。”
焚化给死者使用的纸钱。
到了十三日,焚烧冥衣、冥钱、灵屋祭奠新逝的长者;十四日是送祖之日,用冥纸写上祖先的名讳在户外焚烧以祭奠故祖。
一个陌生的姓名刻在我的墓碑上,一群陌生人啜泣著哀切的歌调,默念著琐细的往事,对著我焚香,对著我燔烧一扎一扎的冥纸。
故事由西坪洲冷巷里焚冥纸的三婆启初。
中元节,半夜勿晒衣服;地上的零钱及红包袋,不要随便捡起;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语;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
不行,还得在准备一个磨盘和大量的冥纸,以备不时之须。
这整堆的冥纸是为好兄弟而准备的。
由于冥纸燃烧所散发出的呛人烟雾,我并不能看得清切。
这位经营者告诉记者,现在市区继续在卖的冥纸、冥币等物品的数量很少。
中元节了,半夜勿晒衣服;地上的零钱及红包袋,不要随便捡起;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语;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