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kuāng lú
注音: ㄎㄨㄤ ㄌㄨˊ
结构: 匡(半包围结构)庐(半包围结构)
⒈ 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参见“匡俗”。
引《后汉书·郡国志四·庐江郡》“寻阳南有九江,东合为大江” 刘昭注引南朝宋慧远《庐山记略》:“有匡俗先生者,出殷周之际,隐遯潜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岭,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
唐白居易《草堂记》:“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明吴国伦《鄱阳湖》诗:“欲向匡庐卧白云, 宫亭水色昼氤氲。”
鲁迅《热风·估<学衡>》:“匡庐峨眉,山也,则曰纪游,采硫访碑,务也,则曰日记。”
林伯渠《庐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庐山韵》:“匡庐胜境都争识,流水高山特逞奇。”
匡庐奇秀甲天下,云雾醇香益寿年。
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历代题诗极多,李白《望庐山瀑布》尤为著名。
欧阳中石先生曾写下了“匡庐奇秀拔天翠,晓日扬晖四海明”的诗句褒奖他。
景区景点在庐山山南相依分列,连线成片,步移景换,美不胜收;素来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之美在山南”的美誉。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登滕王高阁,览匡庐奇秀,昌九近在眼前;才饮赣江水,又食武昌鱼,赣鄂只在瞬间。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濒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江西庐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除了风光秀丽,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
远眺窗外,青峰黛峦巍峨挺拔,匡庐奇秀直扑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