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ú lún tūn zǎo
注音: ㄏㄨˊ ㄌㄨㄣˊ ㄊㄨㄣ ㄗㄠˇ
词性: 成语
近义词: 鹘仑吞枣,走马观花,生搬硬套,一知半解,生吞活剥,不求甚解,
反义词: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贯通融会,含英咀华,细嚼慢咽,穷原竟委,寻根究底,咬文嚼字,
囫囵吞枣húlún-tūnzǎo
(1) 把枣整个儿吞下去,不加[.好工具]咀嚼,不辨滋味
英swallow a date whole(2) 比喻做事不加思考,笼统含混
英to do a thing without thought;read without understanding⒈ 把枣子整个吞下。多比喻在学习上不作分析、选择,笼统地加以接受。
引元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一折:“我见你须臾下礼有蹺蹊,我这里囫圇吞个枣不知酸淡。”
茅盾《夜读偶记·理想和现实》:“缺乏辨别力的青年,囫囵吞枣地读了《红楼梦》,的确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情绪。”
把枣子整个吞下去,而不加咀嚼。比喻理解事物笼统含糊,或为学不求甚解。如:「研究学问最怕囫囵吞枣,缺乏辨别能力。」也作「鹘仑吞枣」。
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宋 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生吞活剥、走马观花、一知半解、生搬硬套
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穷原竟委、寻根究底、举一反三、字斟句酌、一丝不苟
囫囵吞枣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