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àn sǐ
注音: ㄅㄢˋ ㄙˇ
结构: 半(独体结构)死(半包围结构)
⒈ 未全死。参见“半死半生”。
引南朝梁庾肩吾《春日》诗:“水映寄生竹,山横半死桐。”
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
清赵翼《老柳复裂二丈许而枝叶特茂诗以张之》:“残躯漫比半死桐,寿相端推不材木。”
⒉ 接近破灭。
引郭沫若《瓶》诗之二三:“她写信是惯在星期,今天是该信到时,我的希望呀已经半死!”
形容受伤极重。
如:「笑的半死」、「哭的半死」。
过去爷爷在资本家工厂里,每天干十几个小时的重活,被折磨得半死不活。
现在的社会,我们的爱情普遍质量低下,这和我们的前辈有关系。我们把上一代的尴尬男女关系当成了爱情的样本,要么虚荣得半死,要么软弱得半死,合起来就是一个全死。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竭力想躲避的坏事,却往往是我们获得拯救的途径。我们一旦遇到这种恶运,往往会吓得半死,可是,正因为我们陷入了痛苦,才能从中解脱痛苦。
这个男的,半死不活,被带进来,锁在地窖中。
这个小女孩在如此寒冷的天气里冻了个半死。
我们穿过希腊,半死不活地到达了土耳其的都城。
半夜我睁开眼,把梦吓了个半死。
我已被淹得半死不活,昏头昏脑了,但还知道往船尾跑。
他任性妄为,差点把父亲气个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