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氵
拼音: xī
注音: ㄒㄧ
笔画数: 6
部外笔画: 3
结构: 左右
繁体: 汐
五笔: IQY
统一码: 6C50
仓吉: ENI
郑码: VRS
电码: 3071
英文: night tides, evening ebb tide
标签: 僻,标,
(名)晚潮。
名词
(1) (形声。从水,夕声。本义:晚潮)
(2) 同本义
潮汐去还,谁所节度?——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会夏旱水涸沙涨,有汐无潮。——清· 魏源《圣武记》
(3) 又如:汐潮(白天涨落的叫潮,晚上涨落的叫汐)
(4) 水名 。在河南省登封县
汐,水名,出阳城山。——《集韵》
汐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祥亦切,音席。《類篇》水名。出陽城山下。一曰海潮汐池也。海濤早曰潮,夕曰汐。《東海漁翁海潮論》地浮與大海隨氣出入上下。地下,則滄海之水入於江,謂之潮。地上,則江湖之水歸之滄海,謂之汐。
说文解字夕卷七夕部
莫也。从月半見。凡夕之屬皆从夕。祥易切
说文解字注(夕)也。者、日且冥也。日且冥而月且生矣。故字从月半見。旦者、日全見地上。者、日在茻中。夕者、月半見。皆會意象形也。从月半見。祥易切。古音在五部。凡夕之屬皆从夕。
汐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祥亦切,音席。《類篇》水名。出陽城山下。一曰海潮汐池也。海濤早曰潮,夕曰汐。《東海漁翁海潮論》地浮與大海隨氣出入上下。地下,則滄海之水入於江,謂之潮。地上,則江湖之水歸之滄海,謂之汐。
说文解字夕卷七夕部
莫也。从月半見。凡夕之屬皆从夕。祥易切
说文解字注(夕)也。者、日且冥也。日且冥而月且生矣。故字从月半見。旦者、日全見地上。者、日在茻中。夕者、月半見。皆會意象形也。从月半見。祥易切。古音在五部。凡夕之屬皆从夕。
名词
(1) (形声。从水,夕声。本义:晚潮)
(2) 同本义
潮汐去还,谁所节度?——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会夏旱水涸沙涨,有汐无潮。——清· 魏源《圣武记》
(3) 又如:汐潮(白天涨落的叫潮,晚上涨落的叫汐)
(4) 水名 。在河南省登封县
汐,水名,出阳城山。——《集韵》
汐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祥亦切,音席。《類篇》水名。出陽城山下。一曰海潮汐池也。海濤早曰潮,夕曰汐。《東海漁翁海潮論》地浮與大海隨氣出入上下。地下,則滄海之水入於江,謂之潮。地上,則江湖之水歸之滄海,謂之汐。
说文解字夕卷七夕部
莫也。从月半見。凡夕之屬皆从夕。祥易切
说文解字注(夕)也。者、日且冥也。日且冥而月且生矣。故字从月半見。旦者、日全見地上。者、日在茻中。夕者、月半見。皆會意象形也。从月半見。祥易切。古音在五部。凡夕之屬皆从夕。
汐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祥亦切,音席。《類篇》水名。出陽城山下。一曰海潮汐池也。海濤早曰潮,夕曰汐。《東海漁翁海潮論》地浮與大海隨氣出入上下。地下,則滄海之水入於江,謂之潮。地上,則江湖之水歸之滄海,謂之汐。
说文解字夕卷七夕部
莫也。从月半見。凡夕之屬皆从夕。祥易切
说文解字注(夕)也。者、日且冥也。日且冥而月且生矣。故字从月半見。旦者、日全見地上。者、日在茻中。夕者、月半見。皆會意象形也。从月半見。祥易切。古音在五部。凡夕之屬皆从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