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釒
拼音: kuǎ
注音: ㄎㄨㄚˇ
笔画数: 14
部外笔画: 6
结构: 左右
繁体: 銙
五笔: QDFN
统一码: 9299
仓吉: CKMS
郑码: PGBZ
1.古代附于腰带上的装饰品,用金、银、铁、犀角等制成:“至唐高祖……一品、二品~以金,六品以上以犀,九品以上以银,庶人以铁。”
2.形似带銙的一种茶,称“銙茶”。
3.量词,计算茶叶銙数的单位。
銙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韻會》苦瓦切,音骻。帶具。《唐書·柳渾傳》玉工爲帝作帶,誤毀一銙。《正字通》唐制,帶,一、二品銙以金,六品已上犀,九品已上銀,庶人鐵。明制,革帶前合口處曰三台,左右排三圓桃,排方左右曰魚尾,有輔弼二小方,後七枚,前大小十三枚。唐之十三銙卽此式初制也。
又《集韻》枯買切,音胯。義同。《集韻》本作。亦作錁。
銙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韻會》苦瓦切,音骻。帶具。《唐書·柳渾傳》玉工爲帝作帶,誤毀一銙。《正字通》唐制,帶,一、二品銙以金,六品已上犀,九品已上銀,庶人鐵。明制,革帶前合口處曰三台,左右排三圓桃,排方左右曰魚尾,有輔弼二小方,後七枚,前大小十三枚。唐之十三銙卽此式初制也。
又《集韻》枯買切,音胯。義同。《集韻》本作。亦作錁。